想到这里,很多原本怒气冲冲的和尚们,皆是面露羞惭之色,其中尤以天斗为最。
他是个直性子的人,哪怕再愤怒,终究还是听得进去道理,气来得快,消得快,对玄苦这个后辈弟子,更是有了些难以言喻的叹服。
玄苦痛痛快快地说完这番心里话后,面露慨然神色,转过身来,对徐行深深地躬身一礼:
“贫僧玄苦,代少林上下,感念徐掌门留手之情。贫僧哪怕是拼上这条性命,也要将方丈请出来,将峰儿的身世讲个清楚明白。”
等玄苦说完,天象也站出来。
这位辈分最高、威望最足的老和尚高声道了一个好字,算是为这位师侄助威,也是为这件事盖棺定论。
言毕,他看向徐行,诚恳道:
“师侄和师兄的意思,就是我们少林的意思,徐掌门,无论如何,今日这件事,我们少林会给你一个交代。
师侄说得对,少林的确是被所谓的清誉、名声束缚了太久,过往陈迹既已逝去,便也无需缅怀。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天象言语间,眼神流转,凝如实质的目光,犹如利剑般,刺进玄难、玄寂两人的胸膛中。
两位首座越发无地自容,也不能再保持沉默。
其实,天象早在刚刚携两位师弟出山,面对徐行之时,就已意识到,今天这件事来得无端,背后定有隐情。
只不过,彼时的他,也仍是困顿于“少林清誉”四字中,只觉得无论如何,都要维护本寺的威严,故而才摆下“金刚伏魔圈”。
刚刚被玄苦一点,天象只是想了一想,那可能会出现的惨烈后果,就意识到不对。
他可以肯定,这等局面,一定是有人专程设计而成,就是为了让少林陷入两难之境地,最好是借此机会,将少林逼向天下正道的对立面。
一想到自己竟然为了如此无谓的东西,差点令整座少林寺都陷入不义中,天象就觉得无比愧疚,看向玄难、玄寂的目光也越发冰冷。
他少年时,性情之暴烈,甚至更胜天斗,连燕狂徒这个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强人”都敢斗上一斗,只是近些年来精研武学,才渐渐收敛了脾气。
但他天象是收了火,不是熄了炉!
是以,天象这一发威,带给两大首座的震撼,甚至还要更胜天斗一筹。
被天象这么一引,很多僧人也意识到,作为主导者的两大首座,定然知道内情,又把目光投向他们身上。
始终一言不发的天绝,却是看向玄苦,露出再明显不过的赞许笑意,扬声问道:
“这位师侄,法号为何?”
天绝闭关数十年,又常年处于神智混乱中,自然认不得这些玄字辈的僧人。
不过,很多人都知道,上一代中,除了方丈天正外,还有一位法号“天绝”的绝世奇才,曾经受过“怀抱五老”的调教,乃是少林寺的真正底蕴,只是常年闭关,久未出世。
并且,天绝的徒弟玄澄,亦是惊才绝艳之辈。
少林众僧们虽然很多没见过天绝,但几乎都和玄澄这位“玄字辈”大师兄打过交道。
对这位“二十三绝”僧的才情禀赋,众僧人们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并许其为“二百年来武功才情第一”。
徒弟尚且如此,师父自也不会是凡夫俗子。
是以,玄苦面对他,也显出特别的崇敬神色,老和尚先前一步,低头沉声道:
“师侄玄苦,见过师叔。”
天绝打量了他一番,点点头,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轻描淡写道:
“你不错,很不错。等到此间事了,你便来做方丈,执掌少林。”
听到这番话,少林寺众人一惊,他们都从天绝的平淡语气中,听到一股无比坚决的意志,更有甚者,还嗅到了浓郁的血腥气息。
他们也是直到此刻才回想起来,天绝曾经以“九五神君”之名威震武林时,亦是杀伐果决的铁血人物。
乔峰等人身为领导者,对天绝这番话感悟更为深刻,身形一震。
原本听到天绝、天象的保证,他们已颇感心满意足,知道今日一战,终究是打出了个结果,可以彻底洞悉昔年真相。
可是,他们还是没想到,天绝人如其名,决绝到这般地步,竟然连真相都不问,就要先废掉一名少林方丈,换玄苦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