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身份改变一个人的视野。
之前李平安只是七里堡的一个富户,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如今做了刺史,与外界的交流越的频繁,也更多考虑百姓的事情。
他很清楚,如今大康的赋税太重了。
如果再持续干旱,会有很多老百姓走上造反的道路。
只不过寇相在此,李平安也不好过分的吐槽朝廷。
寇相人老成精,自然可以听出李平安的言外之意。
下意识的想要为朝廷辩解几句,但是话到了嘴边儿,却现连自己都不信,最终只是摇了摇头,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天灾不断,朝廷不思赈灾也就罢了,还一个劲儿地加税,这不是官逼民反是什么?
其实,这段时间他在南下的过程中,寇相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毕竟就算是他不关心百姓,也要考虑攻略南诏,是否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突然,寇相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李平安,“你既然有属于自己的新学问,不知道对农事有多少考量?”
其实,对于农事,李平安想得最多的。
所以才有了杂面粉、豆腐、饼干,乃至后面的钻井机。
当然,这些还不够,李平安又通过铸造假币,制造更多的商品,这样可以赚取海量的财富,用来养活更多的百姓。
同时,七里堡还源源不断的建造各种作坊,即便是薄利多销,也能赚到钱,安排工人。
最终让他们通过劳动,可以做到最起码的自给自足。
拿制造桌椅板凳来说,如今已经形成了流水线,标准化作业。
老墨训练了大量心灵手巧的学徒,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
然后负责隔壁的组装车间,很快一套崭新的桌椅板凳就拼接好,然后涂漆。
不仅可以防止有人将老墨研究的制作工艺流传出去,而且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大康传统的木匠,也只能制作桌椅板凳,但是他们的度非常慢。
而在桌椅板凳的制作车间,只要李平安需要,老墨就会安排一堆工匠,一天制作出数不尽的桌椅板凳。
强大的生产能力,表现在方方面面。
诸如战争状态下,七里堡可以迅生产大量的刀剑、铠甲、乃至弓箭、床弩。
除了流水线、标准化作业,还有各种机械的出现和运用。
如今马大匠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每天钻研和制造各种机械。
虽然很多机械在李平安看来,还颇为原始,但起码可以领先现在的历史几百年。
这脱不开李平安的支持,但也少不了马大匠他们的努力。
就拿生产铠甲来说,之前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工匠一点点生产。
但是现在几十上百的工匠,每个人负责一个流程,在配合机械,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生产出来一副。
这就是机械的力量。
李平安手头上有大量的牲畜,牲畜驱动的机械,效率往往不是人力可以比拟的。
以后还会不断开拓出风力、水力,甚至有生之年,如果可以,还会尝试蒸汽机。
这就决定了,七里堡的人工成本非常低。
各个作坊可能刚一开始,需要李平安补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能扭亏为盈。
当然,除了上诉的作坊之外,还有酿造咸菜的作坊以及正在扩建中的武器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