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可有什么结果?”寇相追问道。
“这个。。。。。。”李平安犹豫了一下,说道,“小子的想法一项比较异想天开,比较激进,乃属于离经叛道之言,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
寇相绝对称得上心思灵巧,听李平安这么一说,就知道他十有八九又要表什么队朝廷不满的言论。
但是农事对于大康来说,太过于重要。
重要到即便是李平安说了对朝廷不尊重的话,他也想听一听的地步。
想到此处,寇相将身边儿的护卫全都赶了出去,就连李福都让他去外面候着。
屋内只剩下,李平安、寇相、尉迟常、李云、李纯几人。
“平安,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了,你想说什么,只管畅所欲言,那怕你骂当今圣上是昏君,骂老夫是迂腐愚蠢之辈,也无碍。”
寇相说完,不顾老迈的身躯,也不去想自己与李平安身份的差距,对着李平安行礼,“忘李刺史,能够以天下为重,合盘相告。”
“平安贤弟,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罢。寇相与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相公不一样,他真的是想给大康留下些什么。”尉迟常鼓励道,“而且你现在也是一州之地的刺史,可以谈论国事了。”
说着,尉迟常担心李平安畏惧皇权,先打了个样,“寇爷爷,说实话,陛下就是个实打实的昏君,先不说这在荒年,一直加税,欺负老百姓,就单说我剿灭洞庭湖的反叛,竟然断绝我的军粮补给,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好即便是,朝廷的粮饷不够,我尉迟常自筹总可以了吧?你又找了一堆废物,来跟着凑热闹做什么?”
“不知道那些废物养尊处优,没有本事么?难道搞制衡,等到胜券在握再搞不行吗?党政就那么重要吗?”
“本来,洞庭湖的战事,都快要结束了。可他们这么一搞,又得从头再来,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还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普通兵士。”
“这么搞下去,不仅仅是损失国家的元气,也是让百姓跟他离心离德,也难怪百姓要反他。”
尉迟常一开炮,就根本停不下来。
寇相也叹息着摇头,没有辩解。
也没有办法辩解。
因为这件事情,寇相对皇帝也非常不满。
其实说起来,皇帝这一手平衡之术,玩得莫名其妙。
尉迟常又不是拥兵数万的人,何至于派人制衡他?
先让他打完胜仗不好吗?
圣人下旨之前,圣人还在他们的劝说下,偏向于集中物资,先解决洞庭湖一带的战事。
可偏偏那些世家不知道私底下跟他说了什么,就让圣人改变了心思。
听起来很魔幻,但事实就是这么扯淡。
人家都是君无戏言,而今上却做到了朝令夕改,说话当放屁。
这也是大康的一大弊端。
那就是皇权高度集中,很多影响天下的政令,都是皇帝一拍脑袋做出来的结果。
当初打天下的时候,皇帝搞一言堂,很正常。
毕竟那个时候都是明君,雄主,他们的意见往往高瞻远瞩,很多臣子都不理解。
所以需要将权利集中起来做大事。
可如今就不一样了,皇帝跟先主完全没有办法比不说,而且还耳根子软,这导致他在做错事情这方面一路奔驰,大康也迅衰败下来。
“老夫知道,前些日子因为火箭的问题,你小子对老夫有所芥蒂,现在老夫向你保证,我是真心求教,绝对不会利用宰相身份,逼迫你做任何事情。”
寇相通过这段时间与李平安的相处,对李平安越的了解。
知道他喜欢直来直去的谈话方式,便直接说道,“你只管说,怎么说都可以。”
q4。。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