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给他说:“出家人与在家居士有别,行止地处也有所不同。舍卫城没有精舍,无法前往弘法。”
善施于是发愿造一精舍,请佛陀光临。
世尊命令舍利子随他察看地方,只有太子逝多的园林,地势高爽,树荫茂密,广平静谧,离城远近适中。善施长老马上到太子那里,把营建精舍的事情详细给太子报告。
太子开玩笑说只有金币遍布地块才肯卖。
善施听了,并不介意。当即取出所藏金币,按太子所说铺于园地,还有一小块没铺满时,金币却将耗尽。这时,太子拉住他,请他住手,说:“供养佛陀,为佛和弟子们准备修行和讲经的地方,实在是种福良田。我们应播上善行的种子,这园子我们一起建吧。”
这样,太子捐出林园花草树木,善施买下园地,两人携手就在空地上建起精舍。
世尊来到这里,告诉阿难说:“园地是善施长老所买,树林是逝多太子所施,二人同心,建立这一功业,从今以后。应把这片地叫做逝多林给孤独园。”
佛陀经常在此说法。佛陀四十九年的播法人生,有二十五年在这里度过。包括舍利弗、目犍连在内的一千二百五十五名日常伴随佛陀左右的大比丘也生活在这里。逝多林给孤独园成为佛的大本营之一,
能清、能净、能自都说:“这下好了,佛陀有安身之处,静心宣扬佛法了。”
玄奘说:“实际上,胜军王最初对佛陀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见面时只称佛陀的俗姓‘瞿昙’。”
波斯匿王听说太子逝多卖林园给善施,善施在园林建筑精舍供养佛陀的事,很好奇,便带着群臣到逝多林拜访住在那里的佛陀。
这时,舍卫城外很多游化的六方外道,不仅年长,而且旷日苦修,声名远播,但他们都不自称得到正觉。所以波斯匿王怀疑佛陀,年纪轻轻不可能成就正觉。
波斯匿王见到佛陀,大大咧咧地直呼佛陀俗姓“瞿昙”,以一国之君的姿态,傲慢地问:“听说你已成就正觉,有这回事吗?你这般年轻,如何得到这种成就?”
佛陀耐心地告诉他,自己确实在菩提树下证得正觉。又给他说不可轻视四种的人和事:
一是年幼的王子不可轻视。王子虽幼,将来是一国国君。
二是初生的小龙不可轻视。小龙虽小,长大后可以翻云覆雨。
三是星微的火苗不可轻视。星火虽微,却可以燎原。
四是年少的比丘不可轻视。僧侣只要清净守业,抱有救度众生的弘愿,不分贵贱都能证得无上正觉。
然后告诫波斯匿王,轻视和恶言真理和觉悟者,将招致重罪。为王者,当爱民如子,切莫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波斯匿王要济弱扶贫,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听信谄谀之言,要为人民谋取幸福,而不是让人民为王者效劳。
波斯匿王向来暴恶无信,妄自尊大,这些话从来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出来。佛陀的直言不讳,使他感到震撼,但仍不以为意。
直到有一天,晚上,波斯匿王梦见十件怪事,不知吉凶,醒后非常忧惧。
第二天,召集公卿大臣、有名术士和婆罗门等,要他们解说梦中的十事。
婆罗门说:此梦是亡身、亡子、亡妻之兆,要想禳灾,太子、王所爱念的大夫人、近侍、仆从、奴婢以及所倚重的大臣都应杀掉,所有的卧具和珍宝都应烧尽,以祭祀天王,只有这样才能免于灾难。
末利夫人得知后,劝波斯匿王去问佛陀。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梦中所见并非事关现在国王与国家的生死存亡,而是关于后世人事的十个预兆。
波斯匿王因此而释怀,不再恐怖,重赐末利夫人,拜为正后。剥夺那些妖言乱政的公卿大臣和婆罗门的俸禄,逐出国门。
从此波斯匿王对佛陀非常信任。经常向佛陀请教法义,承事供养。
玄奘问弟子们:“前面见到的那尊佛像,能清说是如来升三十三天后,胜军王雕刻的。这是对的。”
当时,佛陀上三十三天为母说法,整整三个月夏的安居,四部僧团都不知道佛陀究竟去哪里了。
波斯匿王与优填王因久不见佛,相思成疾。
优填王的群臣为了不使王命终,用牛头栴檀作五尺佛像,用来供养。
波斯匿王闻讯后不甘落后,以紫磨真金作五尺佛像。
这就是佛像的最初来历。
后目犍连告知四部大众,佛陀七日后将从三十三天返回人间,落足在僧伽舍国大湖侧。
于是波斯匿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频婆娑罗王争先恐后赶去,都想最先迎接到佛陀,却没想到被莲花色比丘尼抢先一步。
佛陀即于此处演说妙法,五王便将此处作为福妙神地,建造了大神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