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江南,入夜未息。
秦川独自站在灰域主控大厦顶层露台,夜色映着城市光网,冷风穿过廊道。
他手中拿着一份密封文件。
上面只有四个字。
李知秋请辞。
没有理由,没有说明。
只是将权限结构链断开,一纸推出,干净利落。
他早已预感到会有这一天。
灰域不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套信仰秩序。
信任,是它的基础。
而裂痕,往往就藏在最初信任者的转身背影中。
他走回办公室,手指按下主控结构通道,调出信任反馈系统最新一组样本分析。
模型显示,在系统正式开启“评分可解释机制”之后,平台用户满意率提升百分之五点八四,评分反弹率下降百分之三点二。
但与此同时,内部运营者信任折损率上升百分之七。
这代表了一件事。
用户觉得系统更好懂了。
而系统背后的人,开始怕自己不再能被理解。
秦川闭上眼睛,轻声道。
系统听见人了,但人开始听不见系统了。
这就是信任的回声效应。
他打开灰域第五模型测试平台,手动启动结构测试项目编号R-ECHO。
该项目是灰域早期设想中极为特殊的一项功能。
个体回声逻辑模拟器。
通俗来说,系统将在接受每一次用户行为反馈评分的同时,尝试主动生成“共感模型”。
模拟这个人在行为当下可能的真实心理结构与外部环境作用,构建一个属于个体之外的解释声音。
这项测试一度被技术组否决。
理由是,它太接近“替代人类理解”。
也太容易出现“假共情”。
但此刻,秦川知道,不能等了。
灰域必须开始主动向人靠近。
即使这种靠近充满风险。
系统中弹出确认提示。
是否开启回声通道测试机制。
他点下“是”。
全球测试平台同步收到结构更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