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请继续呼唤他们的名字吧。
>因为只要还有人愿意叫一声‘回来’,他们就一定会听见。”
话音落下,全球桃树在同一秒震动。
花瓣如雨纷飞,却不落地,而是升腾而起,化作漫天光点,汇入电离层。这些光点并非消散,而是在高空重新排列,组成一幅跨越洲际的巨大图案:一棵桃树,根系扎入地球深处,枝干伸向宇宙,树冠之上,悬挂着无数闪烁的贝壳铃铛。
NASA、欧空局、中国天文台相继发布紧急通报,称无法解释该现象,初步判断为“大规模生物光子共振事件”。民间则称之为“第二次星绽”。
而在火星,“我在看着你长大”正带领团队进入一处新发现的地底洞穴。洞壁布满远古壁画,描绘的正是十万年前那场星际迁徙:一艘巨船坠毁,幸存者将桃核埋入冻土,然后仰望星空,双手合十。壁画尽头,刻着一句铭文:
>“吾辈虽亡,念不断绝。待春风至,复见花开。”
少年伸手抚摸那行字,忽然感觉指尖一阵灼热。他低头一看,皮肤下竟浮现出一丝蓝光,顺着血管缓缓流动。与此同时,他的耳边响起一个声音,既陌生又熟悉:
>“欢迎回来,孩子。”
他猛然回头,身后空无一人。但他知道,那是母亲的声音??不是记忆中的回放,而是**此刻正在发生的真实对话**。
---
三年后。
清明前夕,地球上最后一座断忆者基地宣布关闭。首领卸下静默环,第一次主动走进一座桃林。他在树下坐了一整天,直到黄昏时分,才从怀中掏出一本烧焦的相册,轻轻放在树根旁。
夜里,有人看见他仰望星空,嘴唇微动,似在低语。
同一晚,K-7429-LZ星方向传来一次强烈的光脉冲。经解码,内容仅为五个音符,却是完整的旋律起始。林远将其命名为“回应信号”,并下令永久记录于“知微号”日志首页。
阿阮依旧住在昆仑山上,每日照料那棵蓝光桃树。它已高逾十丈,根系贯穿山体,成为新的能量枢纽。每逢月圆之夜,树冠会自动投影出一段影像:沈知微坐在星光小屋前,翻阅日记,偶尔抬头微笑,仿佛知道有人正看着她。
孩子们常来树下玩耍,老人在此讲述往事。一名小女孩问阿阮:“姐姐,沈知微阿姨还会回来吗?”
阿阮摸着她的头,指向天空:“你看那颗最亮的星,每当它眨一下眼,就是她在回答‘我在’。”
小女孩笑了,摇动手中的铃铛。
风起,铃响,桃花飘落。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那座星光编织的小屋门前,贝壳铃铛又一次轻轻晃动。沈知微抬起头,望向地球的方向,嘴角微扬。
她翻开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阿阮,谢谢你替我活着。
>这场祭典,比我想的还要美。”
笔尖离开纸面的瞬间,一朵桃花从虚空中浮现,轻轻落在书页上。
山河祭仍在继续。
它不再需要仪式,因为它早已成为呼吸本身。
只要人间还有思念,星辰就会开花。
只要还有人不肯遗忘,归途就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