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锦是他们家这一辈最有厨艺天赋的人,已经被内定为知味楼的接班人。之所以一直不允许她参加比赛,就是打着让陶锦厚积薄发,在一个有足够专业度的比赛上一鸣惊人的主意。
到时候陶家再宣传一波“厨艺届新星”“天才新秀厨师”之类的名号,知味楼的地位还能牢固个几十年。
所以陶锦绝不能把这个机会消耗在这个什么美食记忆大赛上。
陶锦是偷偷报名的,要不是有人好心通知陶父,陶家人还被蒙在鼓里。而且又听说鹤宴的厨师也在决赛中,陶锦万一去了,拿了第一还好说,万一败给对方,那陶家的打算就全化作泡影了。
陶锦仍不放弃,她放软了语气,试图讲道理:“这个比赛虽然是第一届举办,但是你们看不到它未来的影响力吗?”
“沉浸式全息剧集那么火,受众是全星际所有人,打破了原来厨艺只面向达官显贵的壁垒,我去参加比赛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想让知味楼被更多人知道。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以后都不会再有了。”
陶父只是冷漠地看了一眼时间:“你已经错过了,决赛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
陶锦愤愤地冲出了家门。
这个时间做什么都来不及了,陶家人也没有拦她。
————
有的选手的叫花鸡烤制时间稍短,三个小时即可完成,先一步送到了评委们的桌上。
除了南荼以外,所有人的叫花鸡最外一层包的都是面团。只不过面团中具体参加的东西还有不同,有加高度烈酒的、有加松针的,还有掺入香料粉的。
连鸡带面团一同端到评委面前,现场敲开,分拆鸡肉。
面团在木锤下四分五裂,露出了捆扎的荷叶。剪开捆绑住荷叶的绳子,翻开荷叶,只见一只金黄诱人的叫花鸡静静躺在荷叶中央,荷叶的清新与鸡肉的鲜香一同飘散出来。
分拆过的鸡肉摆在了二十位评委身前,一人只有一小块。
待大家品尝完毕,曲新荣先开口:“这位选手制作的叫花鸡,口感上较为嫩滑,基础的调味做的不错,但层次还有待提升,荷叶的清香我闻到了,却没尝出来。”
“总体来说。这还是一道有潜力,也很值得鼓励的作品。”
另一位身为知名厨师的专业评委接过了点评的接力棒:“我看到你的鸡是在肋下开口,这很好,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存鸡腹内的汁水,但是这种刀法有一个问题,禽类的肺比较紧贴肋骨,需要仔细清理干净,刀口太小视野窄,很容易忽略这一点。”
“鸡肺有残留,烹饪后异味就会进入鸡肉里,这个问题你以后要多留意。”
这些专业评委,都不只是关注分拆后送给他们的鸡肉,而是从包裹在叫花鸡外的面团被敲开那一刻就开始了考核,留意着叫花鸡身上的每一个细节。
这个选手性格比较急,从他是第一个烹饪完成的人就印证了这点。所以在清理鸡内脏的时候疏忽大意,导致有鸡肺残留在鸡腹里也不奇怪了。
他鞠了一躬,感谢评委们对他的指点。
专业评委还是之前的那些人,大众评委已经进行了重新抽选。这一轮大众评委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理由和虾饺那场决赛大差不差,怕评价第一个选手调子起得太高,后来不好收场。
很快,又有一只叫花鸡制作完成,被送来品鉴。
这只叫花鸡一打开,颜色略深,不似上一个选手那样表皮金黄,评委们尝过一口就心中有数。
这是为了弥补腌制时长不足的缺点,所以下了重料。这样烤熟的鸡肉确实咸鲜可口,问题也很明显,鸡香味也被香料掩盖了。
南荼排在第五个,叫花鸡一般情况的烤制时长是四个小时,所以大家都是扎堆做好的。虽然包裹着鸡肉的泥团已经从烤箱里拿出来,南荼脸上也看不出一丁点儿焦急的神色,黄泥团保温效果极好,一时半会凉不下来,此刻热度仍源源不断地被送入最中央的叫花鸡中,反而会继续催发出鸡肉的香气。
这也是用泥土包裹鸡肉的好处之一。
相比南荼,面团的保温效果就差多了,几个选手眼中隐隐有焦灼之色。
南荼的叫花鸡一出场就引来了万众瞩目,无他,只有这么一个是真的用泥巴做
叫花鸡!
工作人员刚要敲开泥团,有个大众评委激动地举手道:“能让我来敲吗?”
主持人奇怪道:“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举手的评委叫费盛:“我就是想体验一下敲开正宗的叫花鸡是什么样的。”
“那为什么之前几个选手的叫花鸡做好的时候,你没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费盛理直气壮道:“用面裹的也不是正宗叫花鸡啊!我来之前查了好多资料,一心盼着尝到按照古法制作的叫花鸡,错过这个选手的就没有了!我看其他人都是用面。”
一边候场的黄经业眉头紧皱。泥土那么脏,怎么到了这个评委口中反倒成了优点了。他们这么多人做了这么多年叫花鸡,都成了“不正宗”的鸡了?!
泥团由谁来敲倒不重要,于是就把木锤交到了踊跃报名的费盛手中。
费盛兴高采烈地上前,其他大众评委眼中就全是悔恨了,早知道有机会亲自动手,他们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的。这些人也不是选出来就直接送到了赛场上,而是经过简单培训,了解过有关资料的,对用泥团包裹的叫花鸡的兴趣不亚于现在站出来的这位。
木锤落下,泥团裂开了几个大缝,又一锤落下,四分五裂,热气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