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我领兵回京,面见陛下,欲要改革天下,新政不推行,我自然也要坐镇京师。”
陈望的眼神微厉。
“朝堂上百官心思各异,地方上暗流涌动。若我不在南京坐镇,只怕难以压住那些魑魅魍魉。”
“西北虽未完全平定,但是有军下几位得力大将在彼坐镇,暂时掀不起什么风浪。”
“北伐方歇,将士疲惫,不宜再动干戈。”
陈望语气沉稳,眼神也重新恢复了平静。
“孩儿在南京可能要待上很长的一段时间,西北那边,我已经有了方略。”
“知义久历军戎,足以支应全局,只是欠缺一些大战的经验,便能跻身为大将之列,我也想好了,凭着收复陕西的军功,替知义谋取一个侯爵。”
南京这边,新政刚行,政策推行需要时间,朝局也需要稳定,地方必然会掀起抵抗新政的暗流。
陈望并不准备亲自带兵收复陕西与李自成对战。
如今麾下诸将可以独当一面甚众。
陈望不想学诸葛武侯,若是事事都需要他亲历亲为,他就是铁打的身躯都要累垮。
西征的事情,由胡知义来主持。
仅凭着一两万的兵马,胡知义便可以压着李自成十数万大军去打。
没有道理将手下的一众精兵强将交给胡知义后,在这样巨大的优势之下还会一败涂地。
如今他的麾下可谓是将星璀璨,就算是胡知义决策失误,手底下那些将校和军兵也不会使得大局难以挽回。
之所以不再克复北国之后,直接转而一举扫平陕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陈望已经想好将陕西作为胡知义锻炼能力的练兵场。
让胡知义踩着李自成的骸骨,登上列侯的爵位,积累经验进而名扬天下。
西域如今诸国林立,情况复杂,须得一员持重的大将,率十万强军方能克定。
而胡知义,便是最好的人选。
“知礼那边,现在已经是直隶总督,领着整个北直隶的军务。”
“等到明年开春,陈功压服了蒙古诸部,就是平灭建奴之时。。。。。。”
陈望的眸光凶狠。
“凭着这份军功,也足够让知礼在军中彻底的站稳脚跟了。”
“知义、知礼两个孩子,倒是没有跟错你。”
胡明瑾扶着马玉瑛重新坐下之后,有些感概。
“想不到那两个在族社里调皮捣蛋的混小子,如今也能够跻身列侯之位了。’
“阿娘没记错的话,当初的李将军,好像也只是一个伯爵吧?”
陈望点了点头,笑道。
“阿娘没有记错。”
胡明瑾口中的李将军,自然是指的当初镇守辽东,压着女真诸部抬不起头,只能慑服的辽东总兵李成梁。
在辽东城池沦陷,堡垒毁坏的时候,当地的人们都无不怀念当初李成梁在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辽东,在李氏的威压之下,百姓尚且能够安居乐业。
"Fit。。。。。。"
陈望的语气平静。
“现在的辽东,早已经不再是李氏的天下了……………”
“而。。。。。。大明,很快。。。。。。也不会再是朱氏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