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上所言,前任肇原知府丁牧祥死亡,为外族命令张家所为。”苏溢城看到这里,手掌拍在了桌案之上,这张家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仅对现任知府出手,前任知府竟然也死在了张家的手中。丁牧祥的死亡他派人调查过,并没有发现异常,而死亡原因他也是知道的。说出来并不光彩,为了给对方留一份体面,对外宣称是病逝。没想到这其中,竟然是张家做的手脚。而信上王茂平提及,之前他对于前任知府的死有所怀疑,还及时救下了差点被灭口的丁家下人,将人藏了起来。从其口中得知,当时的知府丁牧祥正在调查,边军中的一个千总。这个千总病逝其家人也在扶灵柩归来的时候,被外族所害。所以,即使后面王茂平没有提及,苏溢城也能明白,丁牧祥的死亡,与之前被铲除的那条私贩货物路线有关。对方只是刚刚发现端倪,就被外族命令张家灭了口。而张耘是吏员,还在府衙安插了钉子,想来丁牧祥暗中调查的事情,也是此人汇报给外族的。估计丁牧祥的在天之灵也想不到,他的冤屈还能有沉冤昭雪的那一天。这样两相对比起来,让苏溢城再次对王茂平的才能赞叹不已,尽管之前已经称赞过很多次,但此人还是每次都能让他刮目相看。信上的内容还没有完,让苏溢城知道,张家为外族做的事情肯定不止这么多。继续向下看去“启元三十年,外族命张家配合谋害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真是岂有此理!”苏溢城再次把手拍在桌案上,这次的力度和声响,都要更重一些。这个张家除了谋害过肇原的两个知府,居然还对其他官员动过手,而且是都指挥使司的佥事。但他不记得都指挥使司有官员被害死,即使启元三十年,他还不是这里的巡抚,但之前如果有官员被谋害的事情发生,他也应该会听说过。所以,最有可能的是,这个指挥佥事的死亡被认定为意外,或者染疾。看来,需要好好调查一下这个指挥佥事的事情了。眼前的信件,苏溢城花费了很长时间,都还没有看完,是因为信中所包含的内容太多,却又没有任何废话的缘故。所以他需要一边看信,一边整理思绪。整理到现在,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张家罪该万死。而张家也不会像张耘说的那样,只有他一人参与其中。就像苏溢城所想的那样,信上的内容已经来到了二十二年,外族命张家解决林江不同府的两个富商。那时候的张耘还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外族怎么可能信任他,将这种任务交给他去做。更何况,任务的目标并不在肇原府呢。所以,到此,张耘的谎言已经被戳穿,他的父亲张暯作为张家的家主,才是那个接受外族命令的人。而从张家所接受的命令来看,外族对张家应该是相当重视的。“……启元十七年,张家接到外族命令——”再次把心神投在信上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启元十七年。如今看来,张家为外族做事,已经超过了二十年。所以启元十七年,张家又做了什么,苏溢城开始回想启元十七年所发生的大事,也许张家就有参与其中。这一页信纸上的内容已经结束,用手拈起,准备看下一页的内容,但苏溢城的手猛然一顿。启元十七年,翁南江因为冰排阻塞河道而导致了水灾,然后——不可能!不可能!苏溢城这些年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但有些事情,他还是不敢想下去。应该是他对于这个时间太敏感了,才会胡思乱想。可即便及时的将胡思乱想打断,苏溢城还是深呼了两口气,稳住心神,这才准备将信纸翻到下一页,或许他自己都没有发现,拈起信纸时,整个手都在颤抖着。“命张家利用皮制裘衣,斗篷,鞋履等物,谋害太子殿下,事成之后……”赏心悦目的字迹所展现的内容,却是让苏溢城这个地方大员背后发凉。太子殿下当年来林江赈灾,却不幸染疾而亡,这是林江官员,甚至朝堂上官员都知道的事情。可是谁又能去想,敢去想这背后另有隐情呢。“呼~~”此时的苏溢城感觉手上的信有千斤重,让他不自觉的将其放下,背部靠在椅子上,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呼吸,试图控制心神,让自己冷静下来。将左手覆在额头上,发现上面已是一层的冷汗,准备喝一口茶水,来缓解如今翻涌而起的各种思绪。可茶杯却没有拿稳,落在地上发出碎裂的声音。“大人,您没事儿吧。”门口的差役听到声响,连忙关心的询问道。“没事!”语气中的颤抖并没有被差役注意到。而在缓了片刻之后,苏溢城也终于冷静了下来,至少表面上是如此。重新将信拿起来,继续看了下去,整封信看完之后,他突然有种自己是不是在做梦的错觉。于是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传来痛意之后,又将信重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他渐渐接受,外族指使张家害死太子殿下的事实。太子殿下是陛下的皇子中最为出色的那一个,也是陛下最为看重的那一个。无论才能还是品行,都超尘拔俗。即便是大臣们所站的立场不同,都不得不承认,有这样的太子对于孟朝来说,也是一种福运。但,谁也没有想到,去林江赈灾的太子,因为染疾,并没有能活着回来。无论是他还是朝堂的大臣都感到惋惜,当然,最难过的恐怕就是当今圣上了。那时笼罩在朝堂之上的阴云,过了很久才渐渐散去。而即便是这样,这些年来,群臣请立太子的声音也被陛下压制了下来,到今天,已经没有人敢再提起。不知道,陛下的丧子之痛,过了这么多年,是否有所缓解呢。:()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