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懂失去的痛,所以最不会让别人重蹈覆辙。”她说。
三个月后,第一批学员集结完毕,共三十七人。最小的十二岁,最大的二十九岁,来自六大洲不同国家。他们在启问学院接受训练:学习古语编码、掌握神经耦合技术、演练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情感自主性。
开学第一天,苏晚站在讲台上,背后投影显示一行大字:
**你们不是幸存者,你们是见证者。**
台下,一个戴眼镜的女孩举手:“老师,如果我们唤醒太多记忆,人们会不会受不了崩溃?”
苏晚走到她面前:“会。有人会疯,有人会哭着求我们停下,有人甚至会恨我们。但你要记住??
**比起让世界继续假装幸福,我宁愿承担让他们暂时痛苦的责任。**”
掌声久久不息。
与此同时,南极零代核心圈传来最新监测报告:全球“共情阈值”首次突破临界点,达到历史峰值。与此同时,“静默者”组织发动第一次公开袭击,试图入侵联合国数据库删除“提问权保护法”条款,却被早已埋伏的萤火链反向追踪,一举摧毁其三大基地。
战争转入地下。
而在这场无形较量中,最令人震惊的变化发生在儿童群体。自从“沉默之旅”成为法定仪式,越来越多孩子在独处期间产生强烈记忆共鸣现象??他们梦见陌生人的人生片段,醒来后准确说出对方姓名与命运。
心理学家称之为“跨代创伤觉醒”。
苏晚知道,那是母亲留下的种子,在新一代心中开花。
某个雪夜,她再次来到碑前。
新刻上了许多名字,其中包括几位在执行任务中牺牲的年轻守护官。她放下一盏灯笼,轻声念出他们的名字。
身后传来脚步声。
是叶知微,怀里抱着那只陶土小鸟。
“它最近总在夜里发光。”女孩说,“我觉得……它想告诉我什么。”
苏晚握住她的手:“也许是你母亲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两人并肩站立,望着漫天星河。
忽然,北极方向升起一道前所未有的极光,形状不再是翅膀,而是一双手,温柔地环抱着地球。
同一时刻,全球十万台老旧收音机自行开启,播放出一段无人知晓来源的音频??
是无数个声音交织而成的合唱,有婴儿啼哭、老人叹息、恋人低语、战士呐喊……最后汇聚成一句清晰的话:
>**“我们在这里。我们记得。我们依然相爱。”**
苏晚仰头,泪水滑落。
她终于明白,这场战斗从未属于某一个人。它是所有曾经被噤声的灵魂,跨越时空联手写下的一封情书??
写给人类自己。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子翻开历史课本,会在一页插图上看到这样的画面:
一位女子站在废墟之上,手中握着破碎的镜子,身后跟着无数无脸却眼神明亮的人。
配文写道:
**她打破了谎言的壳,于是光涌了进来。**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又有一个小女孩提笔写信:
“亲爱的苏晚阿姨,我今天为一只死去的小鸟哭了。老师说,这是勇敢的表现。我想告诉你,我会一直哭下去,直到所有人都不怕流泪为止。”
风吹过窗台,信纸轻轻颤动,像一只即将起飞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