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馆坐落在一栋颇有年头的苏式建筑里,气氛庄重而肃穆。在青瑶出示了教授证件并说明了学术研究用途后,我们很顺利地获得了调阅历史建筑档案的许可。
在满是尘埃和旧纸气息的档案库里,我们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终于从浩如烟海的卷宗里,找到了与青湾路13号相关的文件——一份泛黄发脆的原始建筑布局草图,以及几份辗转交易的地契副本。
当管理员小心翼翼地将那张巨大的、用毛笔绘制的布局图在我们面前展开时,我和青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图纸上的宅院布局,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诡异!
“果然如此……”青瑶戴上白手套,指尖沿着图纸上的墨线缓缓移动,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你看,整个宅子的中轴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偏斜了十五度,这在风水上是极大的忌讳,称为‘斜剑煞’,主血光之灾。”
她的手指指向宅子的中心,“再看这里,客厅、书房、主卧……所有主要房间的门窗位置,以及内部的隔断、通道,它们的连线……”她拿起旁边的草稿纸,快速地将几个关键点连接起来。
当线条完成的瞬间,一个扭曲的、令人极度不适的图案出现在纸上——那不像任何己知的吉祥图案,反而像是一个被强行束缚、挣扎扭曲的人形,而宅子中心的那口井,正好位于这个人形的“心脏”位置!
“这不是给人住的宅子,”青瑶的声音有些发颤,“这是一个……阵法的具象化!”
阵法!我心头巨震!陈明远日记里提到的“养分”、“契约”,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这座宅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邪恶的阵法!它汇聚阴气,束缚亡灵,而居住在其中的人,可能就是维持或者激活这个阵法的……祭品!
“还有更奇怪的,”青瑶指着图纸上后院的一个角落,“这里,原本应该是一面完整的围墙,但图纸上却标注了一个小小的、隐蔽的侧门,通往宅子后面……可现在那里明明是一片废墟和围墙。”
一个图纸上有,但现实中不存在的门?
我立刻想起了陈明远日记里提到的“不能打开的房间”和某些禁忌。这个消失的侧门,是否也是秘密的一部分?
我们继续翻阅地契文件。宅子的第一任主人,确实如青瑶所说,是一位名叫“巴颂·乍仑蓬”的南洋商人,于清末购入此地并兴建宅院。交易金额低得离谱,几乎等于白送。而之后的几任主人,购入价格也远低于市价,仿佛这座宅子带着一种诅咒般的“折扣”,吸引着那些贪图便宜或者不明就里的人。
在第七任屋主陈明远的地契文件袋里,我们发现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折叠起来的附件。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用钢笔重新描绘的、更为精细的宅院布局图,上面用红色的墨水,在一些关键位置做了奇怪的标记,比如墙体的某个特定点、井沿的某一侧、还有二楼梳妆台的正下方。
而在图纸的背面,用同样红色的墨水,写着一行娟秀但急促的小字:
“七宅连珠,锁魂断生。往生之契,镜里寻真。”
七宅连珠!往生之契!镜里寻真!
这三个词像惊雷一样在我脑海中炸响!
青湾路13号,不是孤例!还有另外六座类似的凶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七宅连珠”阵法?那这个阵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往生之契”是否就是陈明远提到的“契约”?而“镜里寻真”……镜子?
我猛地想起陈明远日记里的警告:“子时之后……不能照镜子……”
“看来,我们触碰到的,只是一个巨大冰山的一角。”青瑶看着那张图纸和背后的字迹,脸色凝重得可怕,“七宅连珠……如果这是真的,那涉及的就不是一座凶宅的问题,而可能是一个延续了百年、笼罩在整个城市上空的巨大阴谋。”
她看向我,眼神复杂:“沈墨,你现在退出还来得及。卷入这种事情,后果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我看着图纸上那个扭曲的人形阵法,看着“七宅连珠”那西个触目惊心的字,苦笑着摇了摇头。
“来不及了,青瑶。”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心脏,“从我看到墙里东西的那一刻起,它就己经盯上我了。我现在不是想不想退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青瑶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必须搞清楚两件事:第一,‘七宅连珠’另外六座宅子在哪里;第二,‘镜里寻真’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许,那面梳妆台的镜子,是关键。”
寻找簪子,调查镜子,探寻七宅之谜……线索越来越多,迷雾却似乎越来越浓。而我知道,随着调查的深入,真正的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