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看向陈杰。
“外贸部有一些跟我一起走过长征的老伙计,我看能不能麻烦他们想想办法。”
周龙啸一笑,说道:“那就辛苦我们陈大书记跑一趟?”
三人相视一笑。
经过电子管厂与外贸部的妥善协商,电子管厂最终在工业馆大厅争取到了一块位置,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他们本来就是小件展品,对电子管厂也足够了。
周龙啸让市场部的人带着电子管厂的十八种产品和印好的宣传册以及产品目录前往广州参加,并从翻译科派了两个人一同前往。
4月2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拉开帷幕。
周总理亲临现场视察,并提议将活动简称为“广交会”,此后这个名字便沿用了下来。
广交会的举办对于我们打破国外的封锁有重要意义。当时国内大量的建设物资都需要进口,但是进口商品就得有外汇,毕竟我们当时不能用人民币跟外商结算。所以国家当时急需外汇。
首届广交会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200名采购商到场参加。
广交会发展到今天,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第137届广交会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万名境外采购商参加。如果与这个数字相比,首届广交会也许稍显“寒酸”了一些。但是这无疑是对外界的一个信号,想要通过封锁和孤立困住中国,是行不通的。
从此广交会成为了中国与外界之间一个贸易的桥梁,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被大大地拉近了。
电子管厂争取到了在国家搭建的平台上亮相的机会,前往参会的人员都很兴奋。
去之前厂里专门让翻译科给他们做了社交英语培训,每个人还发了一身新衣服。
市场部的人穿着新衣服,精神斗擞地站在会场里,手里拿着传单和资料,见到有外国人就递过去,不管对方是哪国人一律说“哈喽”。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厂里的产品宣传出去。
当然事情没有这么顺利。
电子管厂的人宣传了几天,但是依旧没有外商感兴趣。
眼瞅着活动就是最后一天了,电子管厂的人不禁心中有些泄气。
这天,除了留了一位女同志看管展位,此次带队的市场部负责人唐大民带着所有人全部出去发资料。
这位女同志站在展位旁,看着周围的人来人往,有些无聊。
三位身着西装的外国黑人从展馆另一侧走了进来,四处打量着工业馆的展品,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然后就停在了电子管厂的展位前,开始仔细观察起电子管厂的展品。
其中一名外国人拿起一只电子管仔细地观察起来,一边观察一边跟身边的人说些什么。
那位女同志见状,心里一下子就慌了。翻译不在,她也不知道要怎么跟对方沟通,只好壮着胆子硬上。
“哈哈喽?”
对方见状也友好地打招呼。
那名女同志心道:完了,临行前的培训就记住了这一句。
对方看到她不说话,又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她一句也没听懂。
她脱口而出:“是想要买管吗?”
对方疑惑地打量着那位女同志,愣了几秒钟,显然听不懂她再说什么。
女同志很着急,不停地环顾四周,都没有看到电子管厂的人。
她继续尝试沟通,一边比划一边说,但是对方显然还是不明白。
对方见状,友好地笑了笑,说了句什么,然后就准备离开。
那位女同志见对方要走,心里更急了,也顾不得什么形象,一把就薅住了对方。
“不行,你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