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之后,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貌似平平无奇的六边形横截面,其中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大概一百来根燃料组件。
本来嘛,只要是裂变方案,无论采用液冷还是气冷,其实在堆芯这块都大差不差。
但定睛细看之下,还是能现一个本质上的不同——
“等等……”
彭觉先用最快的度重新检查了一遍,确定并不是自己眼花了:
“你堆芯中子源呢?”
一般情况下,在反应堆物理启动的初始阶段,堆内的中子注量率非常低,不足以达到源量程探测仪器的量程范围。
因此技术人员通常会在反应堆堆芯中插入含有锎-252等材料的金属棒,利用堆芯中子源将反应堆堆芯的中子通量提升至一定水平,使得源量程探测仪器能有效地统计出中子通量的变化,从而辅助堆芯启动。
刚才他说的岭澳核电站二号机组,就是这一类方案的典型。
然而,在眼前这张示意图上,却完全看不到相关的任何标注。
“这就是需要测试的关键部分了……根据钧天计划的原则,为了保证安全,空间反应堆在进入轨道之前应保持关闭,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临界状态。”
常浩南微微后仰,让自己的上半身陷入座椅靠背:
“而你知道,任何工程上的方案都有一个失效概率,不可能保证1%可靠,唯一的办法是釜底抽薪,从原理上避免这种可能……去掉堆芯中子源之后,哪怕射失败,反应堆浸没雨水或者沙子中碰巧达到了临界条件,也不可能实现自临界。”
这个道理彭觉先当然懂,但这么多年下来形成的既定方案总有其道理。
因此他皱了皱眉:
“可是在没有堆芯中子源的情况下,靠启动过程中自裂变产生中子很少,能透过屏蔽层的就更少,根本不足以达到源量程探测设备的检出阈,相当于绝大部分启动过程要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完成,而且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
常浩南一个抬手打断了他:
“所以我们计划在一次太阳活动的高峰阶段射,以高能宇宙射线作为中子源进行启动。”
说着又从文件盒里面取出另外一份文件
“通常,宇宙射线主要包含9%的质子和9%的阿尔法粒子,当这些高能粒子撞击反应堆中的燃料时,就会生如散裂反应之类的核反应,从而产生次级中子,所以在原理上具备协助启动反应堆堆芯的可能,”
“而这次测试中需要做的,就是模拟一个太空辐射环境,考察堆芯在辐照下产生的次级中子额度与宇宙射线强度之间的关系……”
“……”
整个方案洋洋洒洒数万字,算上图表和附录足有一百多页,当然不可能在办公室里全都解释明白。
但彭觉先毕竟也是这一领域的老资格了,仍然很快理解了常浩南的意思。
斟酌半晌之后,才给出了一个评价:
“这个想法……很大胆”
后者没有搭话,只是等待着他的进一步反应。
又过了大约半分钟,彭觉先深吸一口气,提议道:
“这样吧,第一批团队先按照原计划测试氚释放过程,你这个无堆芯中子源的启动方案,等我带第二批团队过去之后亲自来做,如何?”
钧天计划是个长期项目,常浩南倒是不在乎区区个把月的事情。
反而是对方的行程让他有些好奇:
“你不在第一时间就跟过去?”
这个问题的画风跟前面的都不太一样,以至于彭觉先没能马上反应过来。
但旋即一笑:
“对,我受邀参加今年的国庆六十周年庆祝观礼,所以打算等十一结束之后再过去……不过你放心,第一批团队会由方鉴明同志带队,他也全程参了我们和ITeR的谈判,能力和经验都绝对到位……”
紧接着,又话锋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