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问题不太适合由大领导来问,所以率先开口的是海军装备部专门负责对接此时的赵平副主任。
常浩南则是给出例行保守回答:
“目前当然还不确定,只能说根据我们过去与罗尔斯·罗伊斯方面的接触情况判断,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而且单纯的燃气轮机故障也不可能导致全舰动力崩溃,连柴油机和备份蓄电池都无法启动,综合电力系统的承包商Bae系统公司也肯定难辞其咎……”
这个说法当然很准确,不过急到火烧眉毛的海军领导们已经没工夫深究这些细枝末节了。
在他们看来,常浩南的答复基本就相当于肯定。
所以马上过渡到了真正核心的问题:
“那我们的Qc3Ic燃气轮机,包括已经应用了间冷循环的Qc3基础型号,会不会也存在类似的隐患?”
旁边的郑良群本来还在揣着手看热闹,结果听见这个问题之后也瞬间就不淡定了。
因为他突然想起来,好像空军手里的装备上,也装着一批使用了相同技术的涡扇2来着……
并且,海军手头只有六艘服役的,加上两艘在建的52c,剩下的还都停留在图纸阶段,沉没成本尚且可以接受。
而空军的运9已经填满了三个运输机团,此外还有大概半个团正在阎良机场准备交付,以及另外半个团正在镐飞的车间里面生产。
虽然郑良群个人是很相信常浩南,但心理因素这东西,还是很难靠单纯的理性思考去对抗。
看着周围一群面色严肃的大佬,常浩南终于理解了自己周围的低气压环境是从何而来。
并且,最后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点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我们的无论是航空动机,还是舰用燃气轮机,虽然也采用了间冷循环或者间冷回热循环,但在间冷器的布置方式、循环设计、以及最重要的控制逻辑上,都跟英国人的方案有所不同。”
“就比如勇敢号上使用的R-21,为了降低设计阶段的复杂程度,就把间冷器一分为二,热端间冷器布置在燃气轮机内部,冷端间冷器则在作为附件在舰体内单独布置,二者之间再经过一道换热中间介质实现热交换,而Qc3和涡扇2的间冷器,包括间冷涵道都是与主机完全集成,整个循环只需要经过两次换热,虽然设计要复杂许多,但工作循环过程却要简单不少。”
“另外,在本身三循环已经比较复杂的前提下,英国人还选择了错误的控制策略,通过分析湿空气经过低压压气机压缩后湿度变化情况来调整间冷器的使用工况,而我们则是在间冷器前额外安装了一个凝水控制模块,只需要保证进入间冷器的湿空气温度低于该条件下对应的露点温度,就能保证循环正常进行,容错率远高于罗罗的方案……”
“……”
一番解释之后,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听懂了其中的技术细节,但至少大家都已经打消了刚才的担忧。
不过,常浩南却没有马上恢复沉默。
而是在停顿片刻之后,又若有所指地补充了一句:
“我觉得,以后倒是可以把这件事情敞开来,向所有使用相关装备的指战员都进行解释。”
不出意外地,此话一出,便收获到了众多疑惑的目光。
紧接着,他又进一步解释道:
“应当告诉同志们,要逐渐认识到我们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事实,在思想上破除过去对外国装备的思维惯性!”
qu4。。qu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