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真人秀】+【幸存者】
会场内人头攒动。
江弦特地看了一下,都是外国人的面孔,中国人很罕见,就连一向热衷于参加各种文学报告的王安忆都没有出现。
在国内,科幻小说现在还不算主流。
后世大名鼎鼎的《科幻世界》,这部杂志在8o年代初都活不下去,只能惨淡经营。
毕竟科幻文学作品里的飞船、虫洞、外星人和时间旅行离如今百废待兴的中国太过遥远。
想象力?这东西远不如更为现实的吃饱穿暖重要。
但是在美国,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从七十年代开始,科幻小说的展迎来了真正的高潮。
据统计,1972年到1978年之间,精装本科幻小说从每年1o3种增加到412种,平装本从235种增加到777种,其中大约一半是新作,一半是重版。
此外,仅1976年一年,美国就出版了1189种科幻小说。
这意味着,在这一年中,每出版八至九本新书中,就有一本是科幻小说。
江弦一琢磨都觉得很奇妙。
他现在处于1983年,国内研究的是怎么拍《红楼梦》,但是谁敢想,在六年前,也就是1977年,美国已经上映了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甚至可以说最伟大的电影——《星球大战》。
还是1977年,一位传奇大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完成了自己的科幻献礼作《第三类接触》。
毫无疑问,美国的7o年代,是科幻创作狂潮席卷的年代,是个人人为科幻癫狂的年代。
“嘿,江!”
东德的女作家达妮卡和江弦打声招呼,“没想到你也会来,你们中国人也会对科幻小说感兴趣吗?”
“当然,我们那儿也有科幻小说,不过更多的是科普小说。”江弦说。
国内现在最有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应该是叶永烈老爷子。
叶永烈老爷子都知道吧?
对7o后8o后来说堪称国民级读物的《十万个为什么》,他就是主要作者。
叶永烈写《十万个为什么》写的不够过瘾,后来又写了一篇《小灵通漫游未来》。
结果因为小说里描述的未来生活和现实不符,拖了十几年,一直到1978年才终于得以出版。
不过也不能把叶永烈老爷子直接划分为科幻小说作家,毕竟他更多的写作在传记小说方面。
“海因莱因不是我感兴趣的范畴。”
达妮卡在江弦身旁坐下,“我读过几次他的小说,昂长又枯燥,我更感兴趣的是凡尔纳,你知道凡尔纳么?”
“《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
“没错,就是他。”
“他的作品确实好看。”江弦说。
这三篇小说在他小时候那简直是捧起来就放不下的读物。
江弦和达妮卡来的算比较早,不一会,会场的座位就坐了个七七八八,一个白人小伙拎着包走到江弦身旁的座位,他戴眼镜,脸上很多雀斑。。
“你好,请问这里有人吗?”
“当然没有。”
小伙子就在江弦和达妮卡的身旁坐下,看起来有点腼腆,像个i人,这倒是让江弦意外,看来美国人也不全都是社牛。
江弦和达妮卡低声交谈,小伙子默默从包里取出一本《时间足够你爱》(罗伯特。海因莱因)。
江弦瞥了一眼,主动和他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