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电影结尾,故事迎来了高潮。
市古带着一支霰弹枪,开着一辆租来的丰田卡罗拉,游走在东京市内,依序拜访评委的宅邸,一枪一个,冷静而果决,全家老小,一个不留!
他昔日参与的作家小团体的文学同道们,坐在日常聚会的酒吧,然后呆呆地看着电视上的新闻报:芥廾文学奖连续杀人事件,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然后电影在一群人的欢呼声中结尾。
“爽太爽了。”团鬼士郎感觉看完后自己都扬眉吐气了一番。
东野圭吾捧着剧本一脸呆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千原雅人则是对市古原先所在的大公司那些丑恶事件深有感触。
“这个。讽刺的也太精彩了。”岩井俊二忍不住又竖起了大拇指。
他对日本文坛不了解,最近《文学界》热卖,芥川奖的广告到处都是,他也只是“哦”一下,那种普通人的反应。
身为一名电影导演,他更加看重剧本的剧情和可预期的演出效果。
北川老师无疑是一名深刻知道该如何“取悦”观众的作家。
整个故事流畅简单,起承转合都十分完善,关键是它采用了一种岩井俊二完全没见过的剧本创作手法。
恰到好处的先抑后扬,前面市古被压迫的多惨,对获奖多么期待,后面的爆就多么精彩!
北川秀看到他们的反应,就知道这个电影文学剧本已经稳了。
电影剧本改编自他刚写好的《芥廾文学奖连续杀人事件》小说,因为要拍摄,所以剧本和小说稍微有些出入,剧情更加凝练和紧凑。
而小说则是以他个人的考量为主,考虑到市场环境和读者阅读习惯,内容上更漫长,情绪更为饱满圆润。
虽说本质干的是文抄公的活儿,但《人间失格》告诉了北川秀,单纯无脑一比一复刻肯定不行。
他要加入时代元素,要契合9o年代的日本受众,甚至得加入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改编。
北川秀要成长为一名“天下一品”,只是单纯文抄是不够的,他得文抄同时进行思考,然后也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水平。
自身能力和展现的能力太割裂,终究会出问题。
所幸前世好歹是个文学部研究生,基础比一般人高很多,他又喜欢思考和研究,结果看起来还不错。
北川秀基于现状,将筒井康隆的原著进行了不少改动,故事脉络延续下来,里面的诸多细节都是加工过的。
斋藤玲奈和河出静子等人看的最入神和痴迷,就是因为她们是业内人,更懂得北川秀加入的“槽点”。
吐槽也是oo年后才逐渐在普通人群体里流行起来的日常。
现在的大家,不管是在职场、学校还是社会,都比较一板一眼,这也是当下文坛缺乏批判性作品和讽刺小说的核心原因。
在这个电影剧本里,北川秀加入了大量文学界“槽点”。
简单的譬如芥川奖变成了芥廾奖,讲谈社变成了光谈社,文艺春秋成了文艺夏冬。
隐晦点的,比如主角名叫市古马鹿,市古是市古贞次的姓,而马鹿就是日语的“八嘎”音译,翻译过来就是市古蠢货,北川秀想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
其中光谈社的作家群体,以及评委会的大佬也是能一一对号入座的。
这些细节填充丰富了质感,也让真正的受众们更能享受电影和小说带来的乐趣。
当然了,恶心过北川秀的家伙们破防起来也会更迅。
“这是导演台本,岩井桑你看看。”北川秀又递过去一本自己写好的台本。
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
文学剧本是电影的基础,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也就是灵魂,一般由编剧创作,也可能是改编自小说。
电影分镜头剧本,即导演台本,一般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二创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拍摄计划。
比如这一段戏用多少镜头拍,这些镜头是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什么方式(推、拉、摇、移等)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