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甚至听说过,以一文钱,买几十亩地的匪夷所思的情况。
这些佃户,每年辛辛苦苦地耕种,大多数产出要缴纳给地主,然后还要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
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也不敢生儿育女,甚至出现了,生了孩子,将孩子生生掐死的情况。
如今到了灾荒之年,更是艰难,因为交不起赋税,只能将妻女送到主家为奴仆。
要是连妻女都没有,就只能被鞭打而死。
其实这么折磨老百姓,朝廷的日子也没有好过。
因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大大减弱,好处都进入了地方豪强世家的口袋里。
大康的生产方式落后,但是这些年死掉的人口太多了,导致人均土地面积其实增加了。
如果少了盘剥对象,自然而然地可以吃饱饭。
“平安,你说的非常有道理,可很多世家豪绅,都是名门望族,至于世家更是传承了几百年,甚至千年,他们在地方扎根太深,想解决他们太难了。”
“不瞒你说,当初我也曾一腔热血,想要掀起改革,甚至圣人有意配合,可也落得草草收场的结果。”
“你不要以为圣人是蠢得,圣人其实很聪明,他也知道这些是亡国的征兆,他也想改变,可只要你一动这个念头,吃的饭里就有可能有毒药,如厕的厕所里,可能有人蹲着,拿着长矛随时准备刺穿圣人的身体,即便是游玩个御花园,都有可能落水而死。”
“不瞒你说,本朝还生过更奇葩的事情,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当年圣人有意改革,结果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一群反叛,竟然从朱雀大街,一直打到了内廷,南衙和北衙的禁军都成了瞎子,任凭这群人一路屠杀。”
“最后圣人宗亲,各路王爷,拼死抵抗,才救下了圣人。”
尉迟常感慨地说道,“这一战,我也有耳闻,据传皇家一战陨八王,至此成为世家之间的笑谈。”
“这。。。。。。”李平安闻言,愣了好半天。
那可是皇宫,竟然任凭一群反叛,杀到了内廷深处。
这皇帝还当个屁。
“确实如此,只是民间不知晓罢了。”寇相感慨道,“老夫也是因此在从西北调回来的,不调回来没办法,圣人根本睡不着觉。”
李平安感慨道,“解决他们确实太难了,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天下之害,如果不解决,早晚霍乱天下。”
李平安说道,“明明知道有问题,而不去解决,朝廷再这样下去,距离烽烟四起,遍地造反,真的不远了。”
“遍地造反,也太严重了。”寇相微微皱眉,只觉得李平安危言耸听,“这世家豪强虽然凶狠,但他们在地方也有利益,他们不可能任凭百姓造反的。”
“而且今年大规模的反叛,只有洞庭湖这一地,其他还算是太平。”
“寇爷爷,如今形式不一样了,”这一次连尉迟常都摇头,他将自己在洞庭湖剿灭贼寇的所见所闻,跟寇相说了一遍。
尤其是洞庭湖的百姓誓死不降,各地百姓风起云涌的支援。
寇相自己也是一路南下而来,很多东西都是亲眼所见,“你们的意思是,朝廷这一次加税,以及世家的盘剥,彻底将最底层的百姓得罪了,大家都觉得没有了活路,会爆一场推翻王朝的革命。”
“还有这天灾。”李平安脸上的忧虑更甚,“现在各地的庄稼都不收粮食,大旱之后,往往还伴随着蝗灾、瘟疫,此外还有大涝。”
“老百姓一口吃的都没有了,他们不造反,还干啥?”
“被饿死,也不去反抗的人肯定有,但肯定也有造反之人。”
“现在的大康就像是一团枯草,一颗火星子,便能燃起熊熊大火,而且最终会成为燎原之势。”
“而如今,这火星子已经出现了,那便是洞庭湖。要知道洞庭湖在南国也算是富裕之地,其他地方的百姓是什么处境,更是不言而喻。”
“那该如何是好?”寇相虽然内心还有些抵触,但是李平安和尉迟常的分析合情合理,他是久居朝堂中枢,思想麻痹,很多时候不愿意相信而已。
但是他也意识到,这种事情,真的很有可能生了。
“想要解决太简单了,朝廷派遣特使,巡查各地,提前从太仓中调转粮食,做好赈灾准备。”李平安说道,“同时,朝廷应该停止苛捐杂税,减免赋税,或者允许百姓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