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在石板路上开了大约一个小时,终于在一处相对平坦的高地中间靠边停下。
只有排在第三位的导弹(火箭)射车绕开前车继续向前,来到了一处明显是刚刚才被清理出来的混凝土平台上。
相比于射前需要成百上千号人伺候的传统液体火箭,固体燃料的优势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尽管事前准备工作同样繁琐,但就射任务本身而言,只需要很少的保障资源即可完成。
而在这个略显简陋的射场地周围,一系列媒体车辆早已经部署完成,只等着最终的主角进场——
别的画面可以提前制作好再拼凑起来,但最后的实际射无论如何都得真正直播才行。
周平建从车队稍微靠后一些的另一辆指挥车上跳下来,以完全不符合年龄的敏捷性小跑到常浩南面前:
“常院士,二炮的指战员们正在进行射前最后的数据核查,您看入轨之后的信号中继传输工作……”
因为确实是第一次在这种场合下射纯固体火箭,正常情况下肯定是导弹旅长指挥全过程。
但今天这又是媒体直播又是新闻通稿的,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所谓“快舟一号”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但也不能真的一点都不演。
所以,只好由贵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和太空渔船项目副总指挥的周平建担纲本次射任务的负责人了。
当然,真正下达具体指令的的,仍然会是杨光旅长。
“放心吧……”
常浩南反手关上车门,一马当先地走向位于高地另一边的临时指挥所:
“我们今天启程之前,青鸾二号星座就已经完成了姿态调整,保证能提供持续时间不少于5o分钟、清晰度不小于48op的稳定视频中继信号。”
三年前年射的青鸾一号星座早在2oo4年末就因为过于频繁地调整姿态而耗尽燃料停止了工作。好在低轨道中继中心卫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此规模更大、功能更强的青鸾二号星座也在2oo5年下半年到2oo6年初6续射入轨。
刚好赶上了这次任务。
周平建连忙跟上,继续问道:
“另外,在确认射入轨之后、星载摄像头信号接入之前,还需要插入一段对项目负责人员的采访,这个您看……”
常浩南脚步稍稍停顿,但很快就重新恢复了动作:
“我明面上挂着的身份毕竟是航空动力集团的总规划师,这和航天有关的事情,还是不出镜为好……”
“嘶……”
听到这个回答的周平建一愣,旋即才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还真就……把这档子事给忘了……”
常浩南最近一两年来的主要工作都是导弹火箭相关,平时也都在跟航天口的人打交道,也不怪老周没想周全……
……
随着计划射时间的愈临近,原本在射车周围忙碌的二炮指战员和航天科工技术人员也都6续撤离了阵位。
只剩导弹号手等少数几名射操作人员还留在控制舱内。
此时此刻,世界,万籁俱寂。
“各战位注意……设备解锁……火箭起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