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与其他三人一脸怪异。
蒙恬凑到尉缭身边轻声道:
“真的假的?太……太牵强了吧?”
“而且领头的那人不是红啊?”
萧何则扬了扬下巴,示意蒙恬道:
“那船里不是有红之人吗。”
“再者说……”
萧何觉得若是刘邦那个混在这,他一定会这么说……
“给他们染成红的不就行了……”
其余三人身体后仰倒吸一口凉气。
嬴政看了一眼萧何。
一半赞同,一半可惜。
赞同他的方式,可惜被刘邦污染了。
嬴政又看了一眼冯去疾。
这位也被污染了……
等等!
朕的大秦不会就慢慢变成刘邦的样子吧?!
……
【觐见的结果双方都不太满意。】
【英国使团送来的钟表等工艺品并不比广州洋行的更精巧。】
【英国人送来火枪、大炮、天文仪器、战列舰模型等,用来展示他们高的科技成就。】
【但乾隆皇帝拥有几十种非常精巧的火枪,并且可以非常熟练地用它们狩猎,英国使团进贡的火器并没有达到可以让他惊叹的程度。】
【至于天文仪器和战列舰模型,由于翻译上的困难,英国人最终并没有让乾隆搞清楚它们到底厉害在哪里。】
【而就在英国人觉得可以开始谈判的时候,乾隆只是简单地接受了他们的礼品,并送出一堆赏赐,然后就打他们踏上回程。】
【预想中的谈判,根本就没有生。】
……
{英国人事先准备的主题有几个,第一,派遣一个常驻北京的使节,解决有可能生的贸易纠纷。}
{第二,在浙江宁波舟山、天津和广东三处,给英国几个地方做买卖。}
{第三,仿照俄国人,在京城设立一座商馆。}
{从后来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件可得知,乾隆觉得英方的三个主题都是天方夜谭。}
{先,你派一个人住在天朝照顾你们的买卖,这不合天朝的体制。}
{以前西洋各国确实有人来北京住下,但他们是来服务天朝的,而且来了就必须遵守天朝的规矩做官,永远不准回去了,至于商人,那是绝对不行的。}
{假设天朝也派一个人到你们国家的都城居住,你们不也不能忍受吗?}
{至于在浙江、天津和广东设立洋行,自古以来(其实是明朝的惯例,由清朝继承),外国人都在澳门设立洋行,你们最好也遵守这个规矩。}
{如果准许你们四处经商,其他国家也都会跟进,提出这种无理要求,那天朝不就乱套了吗?}
{像俄国人那样在北京设立商行更不可行,俄国之所以能这样,是早期战争导致的特殊情况,不是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