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幕对于古板的老学究们可谓是晴天霹雳。
明,朱熹,“疯了!真是疯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怕是罪犯,在他们死后也应该让他们入土为安,而不是这样对待!”
与朱熹想法一致的文人、臣子们自然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不少激动的臣子直接向皇帝进言,让他们切不可相信这天幕的“妖言”,一定要慎重处理。
然而诸朝的大多数皇帝们却是不管相信与否,都让太医们将这些人体构造的图记了下来。
这外科术有没有用他们可以接下来探究,但万一错过了这些图就是真的错过了。
至于儒家们宣扬的*那些话,又有几个皇帝真的会相信,那些都不过是他们规训百姓的工具罢了。
而此时天幕也很快进行到了下一个篇章。
【当通过解剖了解到了人身体的构造,分析出病理后,医生们自然也开始想着给病人们手术治病了。只是活人不是死人,拉一个大口子肯定是会痛的,所以就需要发明一种物质让病人能够没有痛觉地做完手术。】
【最开始,大家用的方法便是鸦片勾兑酒精将病人灌醉。不过呢这种并不保险,经常有病人做着手术然后被痛醒。所以医生们需要争分夺秒趁着病人还没醒的时候将手术做完。】
【直到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了一氧化二氮也就是笑气,后用于牙科镇痛。1846年美国牙医威廉莫顿在麻省总医院公开演示**全身麻醉,标志现代麻醉学诞生。】
【很多手术是不需要全身麻醉的,于是1884年奥地利医生科勒发现**的局部麻醉作用,开启局部麻醉时代。1905年德国化学家合成首个合成局麻药普鲁卡因,替代了毒性较高的**。】
【20世纪后麻醉药进一步被改进,安全性大大提升。全身麻醉的药有硫喷妥钠、氟烷等,70年代后更出现了异氟烷、七氟烷等新型吸入麻醉药,因代谢快、副作用少成为主流。局部麻药则以利多卡因为主。麻醉机、生命体征检测仪器的发明更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到了如今,各种更加安全高效的麻醉药更是不断被发明。】
女声一边介绍,天幕一边出现各种画面。
首先是一群医生围绕着一个病人,并用极快速度切割着病人的身体。
然而这时病人还是醒了过来,然后惊呼出声,顿时所有人一阵兵荒马乱。
看着这一幕,天幕下的众人都是一笑。然后很快却又出现了另外的画面。
只见一个病人躺在白色的病床上,他睁着眼,显然人是清醒的,医生们却正在用各种剪刀,手术刀切他的腿,而病人脸上却没有一点痛苦之色。
这时,天幕下所有人都再也笑不出来了。
第89章第89章青霉素
把一个人全部迷晕他们还能理解,这是如何做到只麻痹身体的一部分痛觉的?
若是有这样的技术,别管那什么西方外科术有没有那么神奇,至少战场上受伤的战士们不必那么痛苦。
还有他们自己身上头疼的病症,是不是就能够缓解不少?哪怕治标不治本,至少比那丹药安全啊!
而此时华佗更是心神激荡,虽然他已经有了麻沸散能够使人全身麻醉,且效果也就如同这天幕上一开始的模样,效果未知,能不能做手术,全靠运气。
更有病人担心一觉醒来,这么麻醉下去就醒不过来了。
华佗从前也是不满足麻沸散只有这个效果的,但是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于是只能用着麻沸散。
可现在天幕上出现的麻醉剂显然比他曾经想象过的还要好上数倍,华佗自然想要。
然而那些名字都是他从前闻所未闻,以他如今的年纪恐怕穷尽一生都无法探寻那些秘密。
可他只是一介下贱医者,又能怎么办呢?
他突然间想到了之前天幕上那后世唐朝的孙思邈和他所在朝代君王的对话,如果能有君王的支持一切就要方便得多了。
只是他的君王是历史上都著名的英明宽厚的君王,而曹操却是疑心病甚重,甚至在原本的历史里只因为他说出要为他动脑部手术便觉得自己是想要谋害他,甚至下令处死了自己。
这样的人真的能去效力吗?
华佗不禁陷入深深的纠结之中。
而此时天幕下的曹操自然也很想要这麻醉药。
他本就有头风,时不时疼痛让生不如死,如果有了这些药他是不是也可以缓解一二?
只是看着那些拗口的名字,他也深深地皱起了眉头,这后世怎么总是取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
他只能招来负责研读后世书籍的儿子曹植,然而曹植也是懵懵懂懂。
曹植想了想回答道,“父亲,儿子虽然猜出来这些麻醉药命名的来源,可让儿子想制作出来那可是比登天还难。儿子以为这麻醉药还是应当召集一批最有经验的医师来一起研究,比如那华佗,天幕不是说他本来就发明了麻沸散,想必他才是带领医师们研究出那麻醉药的最好人选。”
曹操哪里不知道这些?他望向天幕深深地叹了口气道,“为父怎么会不知道?可是你也知道那天幕之前所说的,怕是那华佗不愿为我们效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