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平静的把一个生在新潟县农村的三角恋故事说完,之后长吁了一口气,仿佛身上有什么东西也跟着被剥离掉了似的。
“真是一场好漫长,好大,好美的雪啊。
可惜一切都是徒劳的。
人的生命就是一个徒劳的过程。”
他躺倒在沙上,旁若无人的看着天花板叹息道。
雪国,雪国,新潟县,新潟县,爱情,爱情。
说完这个故事,岛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心底一直纠结。
6◇9◇书◇吧
时至今日,他还会经常想起叶子和驹子,想起如果当初他强行带叶子来东京,强行让未婚就成了未亡人的驹子嫁给自己,她们的未来会如何呢?
之后的浪荡人生里,他一直追寻的人,追寻的感觉,是否和她们的死有关呢?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夜的底部彻底变白了。
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北川秀低头,忽然轻声呢喃道。
仿佛在岛村说完的刹那,新潟县那扑面而来的寒气和雪花就在他的眼前展开了。
他坐在独自一人的车厢里,面前展开的雪景宛如盛世,在一暗一明中,整个世界的色彩似乎都转换了一遍。
在听完岛村长长的故事后,原本只是读过,不算熟悉,也不算了解的《雪国》像是一幅展开的卷轴,活灵活现的显现在了北川秀的面前。
“原来川端康成写《雪国》时的心情是这样的。只是单纯看雪景和描述,是无法对他所写的那种虚无感感同身受的。”
北川秀觉得自己对《雪国》的理解又加深了好几分。
作为日本文学的三驾马车之一,川端康成的小说最好看,但最难读懂,也最难模仿。
诺奖给予他的颁奖词是:“由于他高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故将此次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伟大的日本文学家。”
自此很多研究川端康成文学的研究者都执着于寻找他故事中的叙事特色以及所谓的“日本人精神特质”。
这些研究者总结来总结去,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川端康成的作品文学性都集中体现在“物哀美学”上。
实际上,要读懂他的小说,他的文笔,就得对他笔下的人物有很深刻的理解。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不懂人物,就不会读懂作家的创作理念。
北川秀借由浪子邻居岛村的故事,又重温了一遍《雪国》,至此才深刻理解到位了这个故事的内核。
“虚无”、“徒劳”,那刻在骨子里的“悲观”才是它的核心。
“什么?”岛村被北川秀随意吟诵出来的词句给惊到了。
他不记得那几句话了,但北川老师脱口而出后,他仿佛在刹那间又回到了那一次去新潟县的火车上。
雪国美景、窗边的叶子、在村子里一年一次等待他的驹子。
回忆如浪潮般汹涌而来,将他淹没。
“没什么。只是被岛村先生你说的故事给感动到了。”
北川秀摇了摇头,
“岛村先生,如果不介意的话,下本小说,我想借用你们的故事,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