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晋是二十人队的小队长。
她转头跟玄甲卫小队道谢:“辛苦你们,一会徐山带你们安置。”
平时严肃的玄甲卫们笑得憨厚。
石晋说:“这是我们该做的,兰娘子太客气。”唐君和兰娘子平易近人,平时帮他们做点事会道谢,有时还塞吃的东西给他们。
徐兰微点头,从流云身上解下自己的行礼,和阿阿父阿母周英四个孩子先进去。
现在是半下午,徐红边走问徐兰:“饿不饿?”
“不饿,我们在小镇饭馆用了午饭。”徐兰回答后关心问:“我们离开后你和阿父好吗?”
徐红:“好,山不让我们去干活,只在后院种菜,你们在咸阳好吗?”
徐兰:“很好,没有人为难我们,刘邦和他带去的几个朋友都很能干。”
徐木没有问话,认真听她们讲。
四个孩子小,家里事多,徐山便买几个家奴回来做事,周英进院子后吩咐一个妇女去烧开水烧热水。
徐兰一行人进堂屋,堂屋里摆设不变,徐兰只觉得亲切,她放下包裹去井边洗手,扑去身上的灰尘后再进堂屋和阿父阿母周英说话。
徐山和石晋带人将东西搬进来放在一边。
徐兰打开一个大包,拿出东西分礼物,给阿父阿母的是各两套棉质里衣和棉衣,还有各两双厚棉鞋,还给阿母一个金手镯,两个老人抱着东西脸上笑成菊花。
给周英的礼物是一副珍珠耳环,周英大方收下,高高兴兴道谢。
给三个大孩子各一个木剑和一套衣服,徐宁的剑很小,三个孩子都很高兴。
给最小的徐欣两套衣服。
徐慧和徐朗收下礼物恭敬和姑奶道谢,徐宁跟着兄姐道谢,小徐欣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陌生的姑奶。
徐兰碰她的小胖脸笑说:“小可爱,是姑奶奶。”
小姑娘的眼睛瞪得更圆,叫:“啊。”
徐兰向她笑笑,拿徐山的礼物给周英收着,和阿父阿母周英聊一会喝热水点心后去洗头洗澡,清洁干净后再回堂屋,在壁炉旁边烘头发,边继续和阿母周英聊天,了解柏溪里的人和事,他们离开一年半,村里有一些变化,去年有几个老人过逝,包括原来的里长刘方。
有好几家合伙借用松溪庄的砖窑烧砖瓦,盖起砖瓦房,在松溪庄借砖窑烧砖瓦几年前就有,去年最多。
徐兰问她们:“有人因为我们来为难你们吗?”他们担心徐山在信里跟他们只写好的一面。
周英是青溪书院的第一批学生,知道姑姑担心什么,回答:“没有,姑姑你不用担心,其实大多数人心里清楚,没有你们,邯郸早晚也被秦军攻下。”
徐红说:“没有你们,大家一年到头都饿着肚子,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养不大,大家记着你们的恩情。”
周英在没进松溪庄干活之前没有吃过饱饭,饿肚子的滋味记忆犹新,心戚戚点头。
……
徐兰的头发干后打理整齐,提两棵人参和礼物,还有李斯韩非张苍的信去看荀先生。
荀况和李方王羽,李方的师弟们见徐兰都很高兴,李方收下东西,大家相互见礼后坐下上茶。
荀况问徐兰:“你们在咸阳如何?”
徐兰回答:“挺好,咸阳不算复杂,没有人对我们有恶意。”
荀况脸上高兴:“那就好。”
徐兰微笑问他:“荀先生如何?”
荀况笑说:“腿脚灵活,吃睡很好。”
徐兰:“那就好。”她知道他们想听什么,大概跟他们说咸阳城的情况和关中民生,还有李斯和韩非张苍的近况,言语中向他们透露出秦国朝中稳定,斗争不激烈。
在场的人都听得出来。
徐兰坐谈约半个时辰告辞回家,提礼物去找信陵君,跟他叙话十来分钟后道别回家,回家便能吃晚饭。
晚上的饭菜很丰盛。
温馨用完饭后徐兰抱着小老三徐宁继续和阿父阿母徐山周英谈话,主要是和徐山谈,徐山和姑姑说他们走后书院和松溪庄康平园的情况,跟张苍讲的差不多,差不多亥时的时候散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