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下一场大雪,这是第二场雪,雪后很冷,虽然如今大部分人不缺保暖衣服,冬天出门的人依然很少,大户人家则忙着制冰藏冰。
唐启阳和徐兰也一样,新宅子的冰窖比以前的大,需要比往年做更多冰,下人人手不足,唐启阳在平康里招十个青壮和三个妇女来家里帮忙,王荠带着几个妇女做后勤,十日后搞定。
过几天又下一场雪,雪不算大,但雪后特别冷,临傍晚,嬴政出宫和阿叔兰从母吃涮羊肉,三人吃快饱后谈话。
嬴政谈起武将请求出兵征月氏和羌族的事,朝廷上的争议,问他们的意见。
唐启阳听后和他说:“的确出师无名,我建议是等机会,至于什么机会,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希望能打通丝绸之路,但希望大秦大面上行事有底线。
他们不知道以后历史将拐向何方,但希望改朝换代不要有过多杀戮,不要出现五代十国和五胡乱华那样的局面。
徐兰问嬴政:“王家和蒙家也请求出兵吗?”
嬴政:“无。”
徐兰便说:“不是大事。”
嬴政微点头,确实不是大事,武将们不满也不能怎么样。
唐启阳转开话题,和嬴政说:“开春后你叫人做一批竹简,我们开始抄以后陪葬的书,信陵君李方他们早已抄好。”
嬴政应:“行吧,我手里有现成的竹简,明日派人给你们送一车,我下定决心要下明令禁止用金银铜陪葬。”这件事他考虑许多年一直下不了决心,这次巡游回来才下决心。
唐启阳笑:“好啊。”
嬴政:“没有理由出兵月氏,我打算派一个商队去西域。”
唐启阳:“这个可以,最好雇佣去过西域的月氏商人带路。”
嬴政:“嗯,新城命名长安,长治久安,你们如何?”搬来新城一年多了,新城还没有命名。
唐启阳和徐兰相视一眼,长安啊!
唐启阳笑说:“挺好的!”
徐兰笑说:“好听。”
嬴政喝一口酒说:“李佐车来信说南越复杂,打下后如果和以前治理可能不行,最好是从中原地区迁移一些人过去定居。”只是号召人去没有人愿意去,需要强制,强制会令人心生不满,甚至生恨……
唐启阳略思索后建议:“可以令各个部族里十岁至二十岁的男女到长沙郡读书,接受大秦文化,培养他们几年,然后让他们回去管理部族。”
嬴政慢慢边喝酒边想,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以后流放犯官就流放去那里吧。
第二天上午,唐启阳和徐兰收到嬴政送来的竹简,在家抄书,徐石夫妻和徐山夫妻,徐芹来探望他们也帮忙抄。
开春一段时间后,大秦各郡县发出降田赋和降盐价的告令,告令一出,全大秦沸腾,大秦还没有灭六国的时候田赋是五成,有时还被兵抢,大秦灭六国后是三成半,十几年了,如今居然将至两成!
很多老百姓听里长读告令后不敢置信,有人大声问里长:“里长,这是真的吗?如何可能?”
里长回:“是真的,是皇令,听说长城已经全部连接起来了,估计这是减田赋降盐价的原因。”
“不是说征南越吗?”
“据说征南越用兵不多。”
……
到如今还不甘心的原六国贵族看告令后心更凉了,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降赋税和降盐价的告令发出不久后,李斯上辞官折子,嬴政同意了,不过让他在太学,带人把简化的文字再检查完善,李斯领命。
随后王绾和淳于越,尉缭,相里垣,冯去疾等老臣上书辞官。
嬴政皆准,任蒙毅为右丞相,陈菽为左丞相,萧何是户部尚书,张良是吏部尚书,叔孙通是礼部尚书,相里泾是工部尚书,杨玄清是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是个老将军。
陈菽这些人上来,下面有人顶上,朝廷几乎重组一遍。
朝中官员大换并无影响,因为已经过渡了几年。
也就嬴政敢这么干,要不然非乱不可。
退下来的老臣搬回咸阳的家,把官宅空出来,上位的人搬进去。
天气暖和一些后唐启阳和徐兰便带着空竹简去风溪庄住,抄书之余亲自照顾几匹老马,徐石和陈韭来陪他们,发现姑姑姑丈不需要他们侍候,住几天抄书几天后便回咸阳忙家里的事,过几日后又来。
四月初,王翦老将军安详离世,唐启阳和徐兰去送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