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保持这个姿势许久了。
“如意……
那祥和斋的梁翁果真说要收你当徒弟?”
史如意叹了一口气,将祥和斋的来历、经营状况、罗娘子及梁翁公婆为人如何,都与温妈妈细细说了。
“曾经梁翁也指望过在外头收徒来,帮衬着铺子做事……
但外头找来的那些人,要么是沉不下性子,学得初见皮毛,便想甩了师傅飞出去单干。
要么就是那等不怀好意之人,欺他们老人寡妻,还想占了他们的店去。”
罗娘子虽管着祥和斋,因着丈夫去世,无心描眉画黛,但布衣荆钗,亦难掩一身清秀姿容。
不少人打着“学手艺”的旗号上门,却成日围绕罗娘子打转。
甚至还有那企图霸王硬上弓的。
幸亏罗娘子还算有两把子力气,奋力呼救,惊动街坊邻里,这才没有让那贼人得逞。
过了这事之后,梁翁心中对罗娘子有愧,再不愿提收徒之事了。
“这祥和斋,许是命数该绝……
也罢,也罢!能撑多久便多久罢。”
梁翁说这话时负着手,背对梁婆婆和罗娘子,语气平稳,双眼却含泪。
独子早逝,一身手艺后继无人,眼看着他和老婆子拼了一辈子命的祥和斋逐渐没落……
梁翁的心头积压着这几块石头,喘不过气来,身子一日比一日地衰弱下去。
比试赢了史如意,梁翁笑得畅快,惊得院子里的鸟扑棱乱飞。
他提的唯一一个要求,却是收史如意为徒,传她手艺。
“小丫头,你年纪如此小,手艺却也了得,可见天赋不差。
我欲收你为徒,将一身手艺都传与你……
你意下如何?”
当了梁翁的徒弟,从此史如意就是祥和斋的人,有罗娘子在外头掌管铺子生意,她担子轻,只需用心做点心便好。
梁翁允诺,百年后他和老婆子离世,祥和斋便归她们二人共有。
梁婆婆和罗娘子知他心事,没有不应的。
梁婆婆欢喜得很,稀罕地瞅了史如意半天,嘴角都快咧到耳根,抱着她不愿撒手。
“我还在院子浇花呢,猛一见小如意,就觉得她模样生得俊,与我投缘。
以后啊,如意你就是我老婆子的亲亲孙女!”
罗娘子弯唇笑得开怀,自丈夫早逝,她与公公学做点心,学了足足有五六年之久。
奈何自个儿就不是学厨的那块料子,死记硬背,放料放得一板一眼,怎么学也学不着精髓来。
外头常来客人抱怨,说怎地不是从前的味道。
她应付客人,在公婆面前笑得坚强,暗地里却不知偷偷落了多少泪。
罗娘子见史如意面露犹豫,连忙关心。
“如意,可是有甚么顾虑在?
若是担心赎身银子,咱们祥和斋经营多年,不至于拿不出这几十两,你切莫忧心。
你和你娘来我们祥和斋,从此咱们就是一家人,千万不要客气。”
罗娘子握着她的手,眼睛盛满热切和坚定,把这番话说得掏心掏肺。
任是块石头也要被焐热了。
“娘子……”
罗娘子柳叶眼一瞪,史如意不好意思地一笑,乖乖改口,“罗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