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迁和大臣们惊慌失措,有老臣焦急跟赵王迁谏言:“王上,如今秦国几十万大军来势汹汹,情势危急,秦王还向外传唐君和兰娘子是全天下的,赵人忘恩负义的话,快将他们放了!”
赵迁知道害怕了,狂怒:“嬴政亲自带兵来救他们,还说他们没有叛国?廷尉,可查出他们的叛国最证?”今晚就派人把他们解决。
廷尉慌张回答:“王上,还在调查中。”
赵迁怒骂:“废物!”
廷尉低下头,心想你才是废物,怎么没有胆子直接杀他们?
赵葱着急建言:“王上,秦军有四十多万,且是秦王亲率,士气勇猛,我南边守军才十二万,当务之急是紧急征兵,向南边增援。”
赵迁说:“这事你去办。”他想起父王曾说过的话又说:“李牧和唐启阳有十几年前交情,你去邺城接替他,李牧去东北边界防守,防燕国趁机攻打我国。”
赵葱不想面对秦王亲自率领的秦军,但只能领命:“是!”
秦军比燕军更可怕,如今赵国领兵最出色的人是李牧,一个老臣谏言:“王上,可让李牧去东南边防守,跟邺城相支应。”
赵迁烦躁,强撑着说:“李牧就去东北边,秦王出关中正好,派人将他杀了!”
大臣们在心里苦笑,王上真是不懂,要从几十万虎狼之师、三万精锐骑兵中杀秦王,如何可能?
有大臣谏言:“王上,派人向齐国和楚国求援,请两国出兵在秦军后方夹击。”魏国已被打残,之前向赵国求援,赵国没有出兵援助,没必要派人去求援。
只是齐国和楚国不太可能出兵,齐国出兵还可能会攻打他们赵国,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赵迁忙说:“可,快派人去!”
随后相继有大臣跟赵迁谏言用李牧在东南边防守,赵迁主意不变,也不肯放了唐君和兰娘子,老臣们在心里叹气。
赵人被传忘恩负义,又得知秦王率军攻赵救唐君和兰娘子后愤怒,骂秦王假仁假义,骂赵王不干人事。
柏溪亭年长的人得知后心情复杂,当年曾经他们怨恨过那个秦国公子,如今的秦王,唐君和兰娘子对他们有恩,令他们能吃饱饭,令他们不再害怕过冬,如今他们有难,想救他们却毫无办法,什么都做不了。
徐兰和唐启阳入狱已经十几天,吃喝还好,最让他们受不了是无法洗脸洗头洗澡,还好此时是春天。
徐兰无奈低声和唐启阳说:“赵迁比想象的还要自大,没有脑子。”他们被关进来这些天,朝中大臣肯定跟他谏言,跟他分析当下局势放了他们最好,他居然没有听。
唐启阳低声说:“赵偃本身就不是被培养的继承人,还有郭开和倡后那两个人,赵迁能养好才奇怪。”历史上赵迁会听郭开馋言杀了李牧一点也不奇怪。
徐兰:“哎,政儿也有胡亥那样的蠢货。”
唐启阳:“就是!”
……
中午,徐石和陈菽给徐兰唐启阳送饭,给他们带来秦王率领秦国大军北上救他们的消息。
徐兰和唐启阳听后惊讶,同时心里想政儿还会用舆论战了,担心他的安危,担心李牧,还担心徐山十几个,徐山十几个被征去东边城池驻守,若秦赵开战,燕国齐国说不定会趁机攻赵,楚国可能趁机攻秦,这都什么事?
徐石压低声音,蚊声说:“荆轲想联合十几个游侠刺杀赵王。”
荆轲三天前便到邯郸,要想办法救他们,被他们劝阻。
唐启阳脸变严肃:“你们回去跟他说什么都不要做,要不然可能坏事。”赵迁若是死了,赵嘉上位才麻烦。
徐石和陈菽见姑丈(唐阿叔)脸变严肃,脸上变郑重:“我们会劝他!”
陈菽忧心忡忡:“唐阿叔,兰从母,王上可能愤恨,暗中向你们下手!”
就赵迁那性子肯定会,唐启阳语气笃定:“我们不会有事,你们回去也和大家说。”
徐石和陈菽见他们很淡定,心里的不安消下一些。
赵迁心里顾忌郭开家的房子和大门被烧的事,加上松溪庄里还住着荀子师生和信陵君,廉颇老将军也住进去,没敢派人去查封。
徐石和陈菽回到松溪庄跟大家报告唐启阳夫妻平安,然后徐石和荆轲说:“荆轲,我姑丈叫你什么都不要做,要不然很可能坏事。”
荆轲愤愤问:“能坏什么事?”去监牢救人不行,刺杀赵王也不行,该如何做?
李方信陵君他们能猜到荆轲想做什么,李方说:“赵王宗室有很多人,你做的事可能令局面更复杂。”
荀子开口:“不可给他们添乱!”
荆轲蔫下头。
当天夜里,徐兰点迷香迷晕牢里的人和狱卒,夫妻俩到监牢门口外面一个角落等待。
黑暗中传来轻盈的脚步声,他们仔细数有十二人,等十二人走到近前唐启阳出手,十二人上方凭空出现一团火照亮,十二个黑衣人脸上惊恐,转身就跑,十二条细火线几乎同时划破他们的脖子,十二人悄无声息倒地,照亮的火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