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樊雪的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可现下关系到她以及黎昼这个无辜人士的生命安全,她认为现在有必要先共享出来,让他们俩能活下来再说。
她看向黎昼,说:“虽然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但我知道这个精神图景的主人大概是谁。”
“她叫樊雪,19岁,华大法律系在读。她是一名d级哨兵,刚觉醒不到一年……”
夏梦一口气将能说的都说了,包括她刚才在玻璃反光上看到了樊雪的脸。
黎昼静静听着她提供的信息,试图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
等到她停顿下来,他指出其中一个疑点:“一个法律系的学生,为什么她的精神图景会在美术教室?”
夏梦沉吟。
这也是她比较疑惑的一个点。
一开始她没有想太多,以为她只是梦到了樊雪最后一次作案的地点。
可现在黎昼告诉她,这里是精神图景,那么很多信息和线索就不得不重新考量了。
通常精神图景的场景会选择哨向内心中最具安全感的地方。
因此,有人的精神图景是卧室,有人的则是在花园、从小长大的地方、学校图书馆等一些他们喜欢、并且能让他们内心平静的地方。
“而且,”黎昼指出第二个疑点,“我从前听说过,在进入其他人精神图景时,如果想不刺激到主人,可以选择附在精神图景里的什么东西上。可以是物件,也可以是人——但从没听说过还能附在精神图景的主人身上。你确定这里是樊雪的精神图景?”
夏梦耸肩。
她当然不确定。
她连精神图景这玩意儿都是第一次亲身接触。
捋不顺的疑点太多了。
还有之前那不断在她耳边回响的声音。
以及“她”犯罪的对象为什么会变成黎昼?
还有,她明明是在自己的身体里,为什么还能从玻璃上看到樊雪的脸?她究竟有没有附在樊雪身上?
所有的线索像是纠缠成一团的毛线球,剪不断理还乱。
夏梦揉了揉后颈。
但她没觉得气馁。
从前跟在王向屹身边接触精神病患的时候,她也常常会有这种摸不着头脑的时候。
那时候她觉得精神病患们行事毫无逻辑,不讲道理。
那时候老王告诉她,他说,“精神病患眼里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看他们不正常,他们看我们,大约也是。”
接触得多了,夏梦就慢慢学会了去找精神病患的“门”,站在门口,朝他们的世界往里看。
这也就是所谓的共情。
夏梦忍不住轻笑起来。
黎昼意外地看她,都这种时候了,她还能笑得出来?
“你在笑什么?”
夏梦放下揉后颈的手,说:“我只是在想,精神病患的世界,和樊雪的精神图景,似乎也算异曲同工了。都要找门。”
她看向天台通往楼下的门,自信道:“万幸的是,我找门,非常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