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赋役,乃是为了稳定其他没有变成流民的百姓,并将一条鞭法那些复杂的条文砍除,使底层官吏钻空子的漏洞变少,也有利于朝廷进行考核,减轻对底层百姓的盘剥。
这法子说能治根?
那肯定不行。
无非是临时下一剂猛药。
而且不加赋役,朝廷没有别的收入来源,绝对是撑不住的。
说白了,朝廷不加赋役,难以维持运转,加派赋役,底层会越来越惨,从而造反……
这也是王朝衰落的必然。
…
…
大朝会过后,才是内阁廷议。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亦是解决此事的重点。
眼下流民四起,如何平乱,平乱之后,如何收拾残局,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钱”。
没钱,拿什么平乱?
但徐六不愧是徐六,他拿出一块崭新的银元。
事实上,几年前徐青就和辅商议过铸银币的事。现在有了方仙道和工部的配合,利用蒸汽机铸币,无论是效率,还是银币的精美细致程度,都远此前铸造的铜币。
可以说,从技术上来说,豪绅勋贵想要复刻银币的难度非常之大,除非他们将朝廷的铸币机偷回去。
问题是,徐青对此物看管极严,根本不给空子钻。
而且徐青还打算让老皇帝派一队影卫看守铸币厂。
有了铸币厂,那么海贸和之前抄家得来的白银,便有了真正的大用。
老皇帝听明白徐青的意思了,利用银币,开设大虞钱庄,由朝廷负责经营和币。
而且铸币厂的铜币,同样也是蒸汽机制造,远胜从前的劣币,成本还更低。
总而言之,银币甚至能替代一些国朝初年的宝钞作用,并且是白银所铸,不会像宝钞那样严重贬值。
其实最核心的一点便是借此强化中枢的财权。
汉武铸五铢钱充实国库,也是此理。
说白了,徐青不加赋役,但可以从金融上完成对豪绅勋贵的收割。
他的打法更高级。
而且有权力和武力背书。
其他豪绅勋贵不想玩这一套,只能造反。
那徐青和老皇帝可太高兴他们造反了。
以徐青和老皇帝掌握的武力,这些人造反比他们不造反更好。
老皇帝是个财迷,因此对徐青的话,大致能听明白。
“朕得公明,高枕无忧矣。”老皇帝评价一句,安心回去清修了。
他很有自知之明,不瞎搞,不添乱。
道家无为嘛。
铸币是户部和工部的事,由霍阁老牵头,徐青调和。
户部尚书陈复,那是徐青的铁杆。工部尚书上次见识了徐青治河的手段,自然也不会乱来,何况徐青在工部已经扎根许久,话语权自是不言而喻。
南直隶别的不多,就是银子多。
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地主老财,都喜欢藏银子。
徐青利用铸币的机会,让这些人将银子拿出来换成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