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古汉语词汇遗存在方言中。因为过去识字的人不多,不少生僻字,大多普通人只知如何说,却不知如何写。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话交流,让这些古汉语词汇传承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识字率大大提高了。但是由于语文教材都是以普通话为标准来进行编辑,很多遗存在方言中的古汉语词汇,是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因此,一些遗存在方言中的古汉语词汇,在普通话中大多有了现代白话文的表达方式,所以这些词汇也在不断消失中。今天在一部西北地区方言书籍上看到了“噇”字,仔细看了内容,才明白它是我小时候,奶奶经常说起的一个词。只不过,那时候识字人本就不多,所以没人会刨根问底去了解这个字是如何写的。同时,“噇”字笔者在90年代之后几乎就没听过了,只能确认广汉方言曾经使用它,至于四川还有其他哪些地区也曾使用过或现今依旧在用,笔者不知。“噇”在广汉方言中的音义。噇,广汉方言音tong,同“桶”音。词义为吃喝,贬义词,多指没有吃相,狼吞虎咽;或无节制的吃喝。又作“?”。生活场景实例:1、作为一个70后,小时候物资还是很贫乏的。偶尔在能吃饱吃好的时候,那吃相难免不好看,奶奶就骂:“吃没得个吃相,就跟猪一样,你在过噇(音桶)啊!”2、吃东西要慢嚼细咽,狼吞虎咽的噇,别个会笑话你莫得教养!3、“这回买的两根猪儿可以。肯吃得很,一桶猪食它几下就噇(音桶)完了。又不打圈,吃了就睡!”过去家家户户养猪,买到能吃能睡又不打圈的猪崽子,主人家就非常高兴。“噇”在普通话音的音义,和古代字书中的记载噇,汉语三级字,音chuáng,1吃:“噇却!作个饱死鬼去。”2古代特指大吃大喝:噇了许多鱼肉。将酒噇得烂醉。《百度教育汉语》噇:1〈方〉没有节制地大吃大喝。《康熙字典》:噇《广韵》宅江切《集韵》传江切,音幢。《玉篇》吃貌。《集韵》本作?,食无廉也。查相关资料,至今西北官话、晋语、闽语等也有使用“噇”字。凉州方言中,“噇”也有使用,发音“桶”和广汉方言一致。但在凉州方言中,“噇”只用于噇剩饭。噇剩饭即吃剩饭,也是含贬义。凉州歇后语:老丫头不噇剩饭——是奴的活。因笔者非专业出生,“噇”字在广汉方言和凉州方言如何演化为“桶”音,笔者解释不出。难道是“四川人生的憨,认字认半边”?哈哈。“噇”字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的使用摘录唐·寒山《诗》七四:“背后噇鱼肉,人前念佛陀。”元·萧德祥《杀狗劝夫》二:“我便噇了你这一钟酒,当下沾些醉。”《西游记》五十四:“(八戒)也不管甚么玉屑米饭、蒸饼……山药、黄精,一骨辣噇了个罄尽。”《金瓶梅词话》五十七:“你看这些蠢头村脑的秃驴,止会吃酒噇饭。”:()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