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的官员很快就注意到了杜松芒布杰,他指着杜松芒布杰问负责押送他们进京的军官:“这个小孩是谁?为什么其他人都不跟他说话,他的阿耶阿娘呢?”
这名军官开口说道:“他是吐蕃的末代赞普,他的阿娘现在正在逻些协助太女殿下创办吐蕃都护府。”
礼部的官员看向杜松芒布杰的眼神顿时变得有些复杂:“原来他的阿娘就是吐蕃代理都护啊。”
显而易见,吐蕃太后赤玛伦因为被皇太女举荐为吐蕃第一任都护一事,近日在长安的朝堂中声名大噪。
这名礼部官员就是反对赤玛伦担任吐蕃都护的人之一,可惜,武皇决意已定,他改变不了武皇的想法。
尽管这名礼部官员与赤玛伦素未谋面,不过,他对赤玛伦的第一印象,可说不上有多好。
“既然他是吐蕃赞普,那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愿意搭理他?”
“他的阿娘,那位吐蕃太后,亲手解散了吐蕃王室,又劝说吐蕃王室的其他人放弃王族的身份,忠心侍奉我大周的圣人和太女殿下。这些失去了尊贵身份的吐蕃王族,认为那位太后是在出卖王室谋求荣华富贵,他们斥责她不配代表吐蕃王室,不配做吐蕃太后。她的儿子,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任赞普,也被这些人给迁怒了。”
负责押送吐蕃王室成员的军官一边说着这话,一边回想起当时的情形。
赤玛伦用强硬的态度对吐蕃王室的人说道:“无论你们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现在,吐蕃已经归属大周了。你们要是真的那么有骨气,那就自尽殉国。等你们到地下见了我吐蕃的先代赞普,他们也会夸你们是勇士!”
“要是你们没有去死的勇气,那就认清现实,接受现实!不要一边向大周卑躬屈膝,一边又嫌这么做丢了你们的脸面!”
“你们骂我不该向大周投降,骂我是吐蕃的叛徒,你们可曾弄明白我们的处境和现状了吗?大周让我来解散王族,不过是给我们保留最后的体面。大周人的刀子都抵在我们脖子上了,你以为,大周还能任由我们的王室继续维持下去吗?不会的,我们不解散王室,大周人只会认为我们缺乏足够的诚意,只会更加戒备我们!”
“你们想骂就骂吧,我问心无愧!不过,我奉劝你们,聪明的人就要及时认清自己的处境。只有愚蠢的人才会一味地埋怨这个,埋怨那个。以后,你们去了长安城,可不要再怀着怨气了。大周的皇帝陛下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一旦让她看出你们在怨恨她,你们能不能保住性命可就不好说了!我言尽于此,你们自己好好想想吧!”
这名负责押送吐蕃王室成员的军官是李令月的下属,他全程见证了赤玛伦是如何与李令月进行密谈,密谈结束后,赤玛伦又是如何以雷霆手段解散吐蕃王室,整顿吐蕃的全过程。
在他看来,赤玛伦相当识时务。她能屈能伸,总是考虑着怎么做对吐蕃和自己最为有利。
当然,吐蕃王室的其他成员可不会这么想。他们能够看到的,唯有赤玛伦向李令月投降,并解散了吐蕃王室这件事。
在此之后,吐蕃王室的其他成员失去了尊贵的身份,沦为了囚犯,赤玛伦却依然可以作为吐蕃代理都护留在吐蕃,治理吐蕃。王室的其他成员自然会愤愤不平,觉得赤玛伦是靠着出卖他们,谋求利益。
可他们却不知,如果没有赤玛伦的努力,他们中的一些人,兴许就要性命不保。
赤玛伦的一系列举措,让吐蕃王室成员的伤亡降到了最低。
吐蕃一行,让李令月身边的人看到了赤玛伦的坚毅和果敢。在赤玛伦的身上,他们甚至隐隐能够看到几分武皇的影子。这是一位年轻的太后,同时,她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回过神来的军官,看着人群中被孤立的那个孩子,决定略略照拂他一些。
不是冲着他末代赞普的身份,而是冲着他的母亲。好歹赤玛伦现在也算是在为朝廷效力,他们不好寒了赤玛伦的心。
礼部的官员则留了个心眼,决定事后多与这些原吐蕃王族的人交流交流,以便从他们口中打探到更多关于吐蕃太后的情报来。
这女人好歹也是他们名义上的同僚了,他们总得对她有更多的了解。以后,不管他们是与她敌对,还是跟她合作,心里都能有点谱。
……
在武皇的吩咐下,吐蕃王族的人被安置在当初突厥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当初,大唐刚刚立国之时,突厥几次三番威胁大唐的安危,还险些让大唐迁都。后来,攻守之势变化,李世民派人将突厥可汗捉来大唐之时,突厥可汗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好待遇。
突厥可汗的住处与长安城的寻常百姓相比已经算是相当宽敞了,但相较于他过去的生活,就显得无比寒酸。在衣食方面,李世民倒是没有苛待突厥可汗。不过,他显然也不会让突厥可汗白吃白住。
大唐在举行国宴的时候,那位突厥可汗是要承担起歌舞团的表演任务的。
尽管那位突厥可汗的表演水平一般,但在国宴上,李世民和身边的官员们还是心情愉悦地欣赏着他的表演,一旁有大唐的史官将这一幕载入史册之中。
对于李世民君臣而言,能够让曾经的对头为他们表演歌舞,这也是展示他们对外展现功绩的一种方式。
现在,武皇派人将吐蕃昔日的王族成员们安置在突厥可汗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显然是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
她没指望这些人给她表演歌舞才艺,但也不打算纵容这些人一边白吃白喝,一边埋怨着她。
武皇自认她没有那么好的气量。这些年,在李令月的影响下,她已经比先前脾气温和多了。
按照武皇以前的作风,谁敢对她心怀怨念,直接杀了就是。这些吐蕃王族本就已经沦为亡国奴,还认不清自己的身份,死了也是活该!
现在,武皇的耐心已经比先前多了不少,但她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过一阵子,这些吐蕃末代王族依然拎不清,她就不会再顾忌李令月和赤玛伦的面子了。
吐蕃王族中那么多的人,都挤在一处,显得格外拥挤。他们在抵达自己的落脚点时,都怀疑大唐的官员是不是搞错了。
礼部的官员对他们说:“没有搞错,这是从前突厥可汗居住过的地方,现在拿来给诸位居住,也算是对得起诸位的身份。诸位就在这里好好调整一下吧,几日后,圣人会接见诸位。”
“圣人对诸位的态度,将决定诸位往后在大周的待遇,请诸位好好想清楚,见了圣人之后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吐蕃王族的人听了这话,不由面面相觑。即使是再迟钝的人,此时也从礼部官员的话语中,嗅到了一丝不对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