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上官婉儿便明白,这两个武氏子侄在武皇心中,并不是当真比她的亲生儿子重要。她对他们的种种宽容和优待,都是因为他们只能仰仗她,他们对她构不成什么威胁。
“但愿两位王爷是真的明白了陛下的一番苦心,日后能尽心尽力襄助陛下。”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逻些,吐蕃都护府的建造工作也进入了尾声。
李令月在解散吐蕃王朝,并将王朝纳入到大唐的管辖范围中之后,她并没有急着在吐蕃做些什么。
她一面让赤玛伦出面安抚当地的尚族和民众,一面在文成公主的陪同下在吐蕃境内游历,考察吐蕃民情。
吐蕃地区地广人稀,她们主要考察的目标是那些人口聚居的地方,以及吐蕃境内的各项自然资源。
在将吐蕃纳入到大唐的管辖范围内之后,如何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改善民众的生活,并让吐蕃地区与大唐的其他地区互通有无,是李令月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吐蕃地区拥有丰富的医药资源和矿产资源,广袤的天然草场为吐蕃地区的百姓创造了绝佳的养殖条件。
如果能将吐蕃地区的一些东西运出去买卖,民众的生活必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可问题就在于现在的入藏之路并不好走。文成公主当初入藏之时,她和她的团队走了两年多,可见入藏之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
看来之后,想要加强吐蕃地区与大唐其他地区的关系,还得将修路之事提上行程。
李令月一边走,一边默默地思索着。文成公主见状,也没有打扰她。
文成公主是大唐的公主不假,可她在吐蕃生活了这么多年,她早已成为了吐蕃的一份子,她当然关心吐蕃民众的生活。
现在,吐蕃与大唐融为一体,大唐未来的君王如此关心吐蕃地区的发展,这在文成公主看来,是一件好事。
文成公主很愿意帮助李令月了解吐蕃,她曾经听说过李令月是如何将安西四镇管理得越来越繁华富庶的。
她希望能够借李令月之手,让吐蕃地区也变得富庶起来,她希望大部分民众都能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而不是只有少数人尽享荣华富贵,多数人饱经沧桑、备受压迫。
走着走着,文成公主和李令月忽然听到了水声。
初时,这声音还有些模糊,稍一不注意就会忽略过去,她们又走了一阵,这水声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文成公主对李令月说:“前面就是雅鲁藏布江了。雅鲁藏布江是我们吐蕃地区的母亲河,它就像是母亲一样哺育着我们,为我们带来水源,为我们提供沃土。”
这条江水的发源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杰马央宗冰川,雅鲁的意思指的是从天上来。①
可想而知,这条江水奔腾而下的场面是多么的壮观。
李令月道:“带我去看看吧。”
……
一连好几个月,李令月都与文成公主一起在吐蕃境内游历着。
吐蕃的许多路段并不好走,尽管她们已经尽量选择了相对比较平缓的路,但当她们结束考察返回逻些的时候,已经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了。
吐蕃地区实在是太大、太广,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其全部游遍,依照现在的交通条件,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此,李令月和文成公主也只是挑了一些地方进行重点考察。
在这段时间中,李令月除了定期接收来自逻些的工作汇报之外,她几乎没有插手干预过赤玛伦的工作。
这一切,文成公主都看在眼里,她不由感叹道:“你对赤玛伦还真是放心啊,你就不担心赤玛伦会趁着你不在的时候,与当地的尚族勾结吗?”
她说这番话,当然不是希望李令月怀疑赤玛伦,但疑心病的确是许多上位者都会有的东西。她只是想知道李令月对赤玛伦的真实态度。
李令月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亲自推举她做了吐蕃地区的代理都护,就代表我信任她的能力和品性。”
文成公主看着这位晚辈,眼中浮现出些许敬佩之意。这个年纪轻轻的小辈能够越过她的兄长们成为大唐储君,果然有她的过人之处。
“你拥有比雅鲁藏布江更为宽广的胸襟,赤玛伦一定不会辜负你的信任。”
这时,赤玛伦也恰好带着她招揽来的都护府官员来迎接李令月和文成公主。
在听到李令月的一番话后,赤玛伦的面上也露出了动容之色。
原本她还以为,即使李令月手中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不得已启用了她,李令月也必定会派人牢牢看着她。可事实上,李令月并没有这么做。
在吐蕃王族被送走之后,等到吐蕃地区的局势稍稍稳定些了,李令月就放权给了赤玛伦。
都护府要怎么建,赤玛伦说了算,都护府的大部分官员,由赤玛伦进行选拔,李令月只派出了少数几名精通藏语的官员来协助赤玛伦的工作。这些官员平时十分配合赤玛伦的工作,并不会对赤玛伦指手画脚,反而尽可能地为赤玛伦提供帮助。
这一切,都让赤玛伦心生感动。
原本她只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儿子的性命,才不得不为李令月做事。此刻,她的心态似乎悄然发生了些许变化……
第140章第1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