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初孝公和商君花了将近二十年功夫,才彻底将老氏族的势力拔除,并让新法在秦国被广泛实行。楚地老氏族根深蒂固,想要解决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嬴政不顾楚国黔首们死活,拼着楚地被打烂的代价,倒是可以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将那些身为反对派的楚国贵族们一网打尽。
但何必呢?
现在,楚地掌握在楚王启的手中,也就等同于掌握在嬴政的手中。
对于嬴政而言,“自己”的地盘和“别国”的地盘,终究是不一样的。对于自己的地盘,自己的资产,当然要爱惜。
正因如此,嬴政希望能够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大战的频率,尽可能以和平的手段将楚人转化为秦人。
李令月点了点头:“你的策略是正确的。只要楚王是你的人,该着急的,是那些老贵族。一旦他们稳不住了,你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对他们下手。”
虽然嬴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爱惜百姓,才做出了这么个决定,但他的决定,与“爱民如子系统”希望的发展方向是吻合的。
想必,系统会因此而给她更多的积分吧?如果系统不给,她肯定得去找系统理论理论!
爱民如子系统:“……”
“对了,方才,听你话语中的意思,你现在仍在荣养着末代韩王和末代燕王?”
“总要做做样子给齐王和魏王看。”
嬴政没指望能够和平一统天下,但给齐王和魏王留一条乍一看不错的“后路”,他们抵抗秦国的决心就不会那么坚定,如此一来,秦国攻打齐国和魏国所要花费的代价也小一些。
嬴政眸中闪过一丝冷光:“待我秦国一统天下之日,这些末代君王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优待了。”
他可记着呢,“始皇帝”一驾崩,原六国之后都举起了反旗。
既然善待这些六国之后无用,还不如把这些钱财拿来用在经济民生之事上。
底层黔首们念秦国的好,想来也不会再发生“秦二世”继位,各地黔首纷纷揭竿而起之事。
“你离开之后发生的事,我都告诉你了。现在,是不是该轮到你来回答我的问题了?”嬴政用审视的目光看着李令月:“寡人曾看见你与一个名唤宋璟的青年才俊十分亲密的模样,那人是谁?他是不是就是你阿娘欲推荐给你的人?”
宋璟此人是李隆基时期的贤相,颇有能力,李令月自然对他十分关注。
他在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之后,表现不俗,很得狄仁杰青眼。
因宋璟参加殿试时的主考官是李令月,说来,李令月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他的立场自然小小地向着李令月倾斜了些许。
从情报人员处,李令月得知,当初朝中大部分官员决定返回长安拥立新君,少数几名官员则留下来继续处理贩卖私盐一事,并搜寻武皇和李令月的下落。这些留下的人中,就有宋璟。
至于狄仁杰,虽然他支持武皇,可他在朝中的地位实在太过重要,拥立新君又是一件大事,少不了他,故而他跟着大部队一起返回长安了。
“你知道宋璟?”李令月诧异地看向嬴政:“你能直接看到我这边发生的事?”
她虽对宋璟十分关注,但她真正与宋璟近距离接触,实则也就殿试时她查阅宋璟的试卷那一次。
嬴政倾身向前,明明二人身处不同的时空,他的这个动作,却让李令月觉得二人的距离拉近了不少,以及……嬴政身上的压迫感越来越强了。
“你先回答我的问题!”
“我阿娘的确试图撮合我和宋璟,不过,她也就是随口一提。宋璟是我十分看重的臣子,我绝不愿与他有君臣关系之外的交集。我跟我娘说清楚之后,我阿娘没有再提及此事。”
李令月的话语,并没有让嬴政的眉头舒展开来:“即使没了这个宋璟,你阿娘仍然热衷于为你找别的男人。你能拒绝一次,还能次次都拒绝吗?”
这一刻,嬴政真切地对素未谋面的“令月的阿娘”产生了敌意。
在他看来,对方是女皇,李令月只是储君。只要对方不打消为李令月安排皇夫和面首的心思,他与令月的关系始终会受到威胁。
可惜,他无法去到李令月所在的时空,否则,他的第一想法是率军前往大唐,逼迫令月的阿娘直接让位!
“自然能,我阿娘十分尊重我的想法,我坚决反对的事,她断然不会逼着我做。她都能力排众议立我为储了,我这个储君的价值,自然比我的配偶重要的多。”
李令月对武皇如此信任,反而让嬴政愈发担心。
在嬴政的眼中,武皇首先是皇帝,而后才是李令月的阿娘,即使她们母女关系再好,李令月不该在武皇面前毫不设防,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你阿娘可是君王……”
李令月凭着自己对嬴政的了解,看穿了嬴政的想法:“是的,没错,我阿娘是君王,还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女皇帝,不过,我与她有着相同的利益,我不认为我需要防备她。如果仅仅因为她是皇帝,我就要防备她,那阿政你未来也会成为始皇帝耶,我是不是也该防备防备你?”
嬴政下意识想回答“是”,但当他看着眼前李令月澄澈的双眸时,他含在嘴里的这个字,顿时就说不出口了。
他承认,自己有属于帝王的冷酷和多疑,但他并不希望令月因此而与他产生隔阂。
如今,他与令月是利益共同体,他十分庆幸他的冷酷与多疑永远也不必用在令月身上,因此,他愈发无法接受令月与他的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