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美最具号召力的艺术比赛之一,过往的奖项得主里名人数不胜数,许塘作为第四个能在布克维艺术大赛中获奖的中国人,还得到了纽约一家艺术小报的关注,特意空出版面刊登了这件事。
但可能对于他的信息知之甚少,报道里只对他强调了他的中国人身份,其他的一笔带过了。
不过这也许塘足够开心的,他拿回去给周应川炫耀。
五天后,罗伯托教授的面试如期进行,周应川送他去的时候,安慰他:“乖,不要太紧张。”
许塘一点也不紧张。
“哈哈,我知道的…放心吧,晚上你别忘了演出,我已经预定好了票…”
他说的是百老汇的音乐剧,经典剧目,是前段时间苏晓颍热烈推荐的。
或许是幼时艰辛的记忆逐渐被激昂、繁华的时代风貌所覆盖,许塘逐渐开始对于这个世界持有一种松弛有度、恣意游戏的态度。
毕竟他早已不必再像过去那样担忧寒冷的冬天如何过去,五百块的学费是否付得起…他的变化周应川看在眼里,显然,他十分满意。
他一步步筹谋思虑,连性命都可以作为赌注地向上攀爬,为的不就是如此?那些烦忧,担心…对他的许塘来说都是多余的情绪。
面试地点就在布克维艺术学会,许塘之前猜的没错,罗伯托教授的考核办法果然采用了巴黎美院最早期形成的“设计训练”。
要求他在规定时候内完成一幅快图设计。
快图内容包括建筑的平、立、剖面图,是对挑战者的天赋、思维、技巧,抗压能力的多重挑战。
而罗伯托教授的要求更为严苛,他要求全图制成不能存在修改痕迹,并要求在六个小时内完成。
这就堪称变态了。
要知道,多数这样的快图设计最少也要给到九个小时,给一天的学校也有很多,而不能修改的要求对更对学生在构图设计时是否具备整体性思维的巨大考验。
不仅如此,这背后其实还暗含另一道测试,那就是即便最初的构图有错,后续挑战者也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完善与调整。
这是另一重更深层次的…作为建筑师的是否具备“取舍”和“格局”视野。
从中午一直到晚上,许塘坐在桌椅前,没有讲话,他专注地绘图,别看他平日里时常懒散,但他的个性深处的东西实际上很周应川很像——他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东西,那会让他处在一种很兴奋的状态。
面试的不止罗伯托教授一个人,其中一个教授在开始前,还调侃说:“你给了这个中国学生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在三个小时后,当他们再度站在绘图房前,那位教授就被许塘的作品给惊讶到了。
“这个中国学生是你从哪里找到的?”
整体构图完整,线条流畅,图纸表现精致细密,而看去墙上的时间,竟然只过了一半左右…!
再看绘图室里的那位中国学生,他没有那些他们认为的应该挥汗如雨、争分夺秒,愁眉不展的表情,他甚至偶尔会转笔,就像是在游刃有余地,雕琢着一件他满意的作品。
在一场几乎“完成”就已经是极限的考核里,他却已经在考虑优化和‘满意’的问题…
这是怎样恐怖的天赋?
作者有话说:
雄鹰养不出金丝雀!!(哗的一声拉开横幅!)
呃…感觉几个人影飘过去了…
卷起来,再改改…
雄鹰养不出金丝雀!!括弧(除非雄鹰伸翅膀阻拦…再括弧,除非小鸟本身懒得飞)括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