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事情急转直下,谢卓然直接生气不来了。
她也后悔啊,后悔自己目光短浅,不该用这种不地道的法子对付谢卓然,最后因小失大,每个月的一百块没了。
同时她也气自己看走了眼,谁能想到一个平时看着闷不吭声的孩子,竟然会去他爸那告状。
谢家二老一听谢海东说这样的话,连忙就帮着谢海峰说话,问谢海东是不是谢卓然说了什么,是不
是觉得在这边受了委屈之类的话。
谢海东也是实话实说,把谢卓然对他说的话,又原封不动地告诉他们。
谢老太太一听当即说道:“卓然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哪能光听小孩的话。还说什么就是不想来,要是他嫌婶婶做的菜不好吃,那好好跟大人说嘛。搞成现在这样,一家人多难看,海东,你说是不是?”
但不管谢老太怎么说,谢海东始终坚持尊重孩子的想法。
最终这事也就只能这样了,毕竟只要谢卓然不来,谢海东就不会再给他们家钱,他们并不能拿谢海东怎么样。
这头,海峰媳妇见她和谢母都这么说了,大哥这边还是不松口。
她便装模作样地长叹一口气,道:“唉,怕不是卓然嫌弃我这个婶婶做的饭不好吃。”
她本以为谢海东会解释什么,然后她便再顺着他的话讲,好说歹说也得让谢海东同意这事。
却没想到谢海东直接认同她的话:“是啊,这两年小然的嘴挑得很,偶尔我放假在家给他做饭,他都嫌这嫌那的,我怕他到时候来这吃饭,惹你们生气。”
“再说,孩子也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谢海东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还不同意。
他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话也挑明说了,谢母和海峰媳妇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这事也就只能这么算了。
大年初一,谢母突然提起这事,说起来还是海峰媳妇撺掇的。
年前,谢海峰和大哥聊天时,意外得知大哥一天竟然给谢卓然十块的生活费,谢海峰听到这话时就很吃惊,但没表现出来。
和大哥分开后,他转头就将这事告诉了自家媳妇。
海峰媳妇一听完,也极为吃惊,同时在心里盘算着让谢卓然来家里吃饭的事,但这事明显不能由她来提起,于是她便撺掇谢母出面,谢母当然乐意帮老二家,一口就答应。
这顿午饭,大家吃得可谓是心思各异。
隔天,又轮到谢家一大家子去姑姑谢海兰家吃饭。
这算是谢家的惯例,早年,李如还在的时候就这样。
照理说,谢海东才是大哥,逢年过节的,应当是做弟弟和妹妹的谢海峰、谢海兰提着东西去谢海东家。
但谢海东心疼李如身体不好,不能操劳,倘若弟弟、妹妹来他们家,谢海东肯定是要留他们在家吃饭的。于是,谢海东索性把这礼给免了,转而自己提着东西上弟弟、妹妹家蹭饭。
昨天坐在一起吃饭的众人,现在又齐聚谢海兰的家。
谢海兰嫁给同乡的朱卫东后,生下一儿两女。
谢海兰的大儿子朱凡比谢卓然大一岁,但初三留过一级,因此跟现在的谢卓然是同级。
两人同级,又都在丰州市一中上学,虽不在同一个班,但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是难免的。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因着,朱凡的学习比谢卓然好那么一点点,谢海兰和丈夫朱卫东便总是炫耀似的提及两个孩子的成绩。
尤其是谢海兰,逢年过节,一看见谢卓然就问他最近的考试考了多少名。
其实,谢卓然考了多少名,她心里门清的。
每次全校排名出来,朱凡都会不自觉拿自己的名次跟谢卓然比,只要自己的名次在谢卓然的前面,他便会邀功似的把这事告诉爸妈。
他妈妈谢海兰一听当然高兴啊,谢卓然从小就在城里读书,成绩也就那样。
而她的儿子小学五年级才转学过来,都能回回考得比谢卓然好,她可不得骄傲自得嘛。
这说明什么,除了说明自家儿子聪明,也说明自己教得好。
今天,这不按照往年惯例,谢海兰再次问起了谢卓然期末考试排名。
谢卓然最烦的就是这个,如果他爸不在这,他肯定理都不理姑姑,转头避开这个问题,他就不信谢海兰会追着他问。
但今天很不凑巧,谢海兰问他这话时,谢海东就在旁边,大过年的他要是这么没礼貌,无视姑姑的“关心”,肯定会被父亲狠批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