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而距离各个省份高考志愿填报“神书”的印刷时间也只剩下了不到半个月。
星空学院的人连夜将学校的招生信息全部递送到了各个省份的出版社,用各种办法要求对方在自己出版社印刷的书籍里面添加上星空大学的名字。
半个月的时间差,这个时候其实很多书都已经排版完毕,只剩下最后一轮的核对和检查就可以送到印刷工厂开工了。
这个时候再让人改自家书籍的内容自然不容易。
星空大学这边也没有过于强求,而是金钱开路,在己方可以付出价格的底线内,如果对方愿意让步,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如果对方不乐意,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学校这边其实也不是没了这个渠道就招不到学生。
除了那些愿意让步的出版社以外,他们还有传播速度最快覆盖满最广的网络渠道。
经过一系列的加急沟通,最终有20个省份的出版社愿意加班加点完成出版物的排版更新工作。
这个数字在阮星回这边看来已经算是满意的了,毕竟也是他们来的急,说起来还是有一点点强人所难的味道。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已经成功了。
至于线上的宣传方式,阮星回也已经想的差不多,只等到高考结束以后,就让专门负责宣传工作的部门去把宣传面铺开,总是能让足够多的人知道他们学校的存在的。
而除了宣传以外,阮星回也计划着朝各个省份派出星空学院的招生小队。
以往都是别的学校来他们这招生,上演抢人大战。
今年倒是终于能轮到阮星回有点参与感了。
甚至她自己都可以亲身参与一场,作为学校的校长。
因为从这两次的模拟考试成绩来看,星空高中依旧和去年一样,保持着遥遥领先的优势。
并且和往年比起来,星空学院的优势还在持续拉大中。
去年星空高中毕业的高三学生和第一届一样,都是来自转校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到星空学院里学习也算得上是半路出家了,再加上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节奏和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高考成绩上表现的不是特别突出。
也就是有将近一千人考入全国等级不一的重点大学,两千余人考进一本,0人入学二本。
而在学校的顶尖学生数量上来看,却是只有程远这么一个真正顶尖的学生,以及两个排名进入全省前五的好苗子。
但是在今年的模拟考中,从高一入学就在星空高中学习的学生们开始发力了。
季灵和三年前一样,保持着自己远程参与考试、独自一人一个考场两名监考老师的配置。
也像是三年前的中考一样,稳稳地坐在了模拟考第一名的位置上,还和排名第二的卢奇奇拉开了足足20分的总分差距。
是的,卢奇奇和季灵同属于理科,包括在考试的时候排名也是同一张榜上。
大家都是一起从星空中学升上来的,对彼此也算得上是熟悉。
尤其是季灵在升入高中以后,在当时的分班模式下,班级里面始终都有一部分的学生是她曾经认识的同学,。
而卢奇奇就是其中之一。、
高一的时候还没有分文理科,两个人同在高一一班,后来分科以后,两个人又一起到了理科一班。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肯定是算不上的,但说上一句老同学好朋友那好问题。
尤其是卢奇奇本来就是一个活泼外向的人,对于班上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特殊同学也时常照顾,即便是季灵远在医院沟通不便,两个人也还是飞快地熟悉了起来。
季灵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知肚明,也清楚即便是能够稳稳地考入大学,愿意接受她这样一名学生的学校也十分有限。
和那些未知的选择比起来,她更倾向于选择正在建设的星空大学。
她在桐山附近的这片区域已经住习惯了,也爱极了这个学校里的氛围,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是更希望直接考进星空大学。
于是,在星空大学的建设进度越来越完善、就连教师队伍都开始充实的时候,她按捺不住,联系上了自己的班主任。
“能不能麻烦您帮我问一问星空大学的招生老师,我以后可不可以直接报考星空大学?”
受限于身体条件,季灵能够报考的专业其实相当有限。
剧烈运动的,不行。
做实验的,不行。
毕业之后可能要到处跑的,不行。
可即便是如此,她也从来没有想要主动放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