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难上不少。
学生们每个帐篷小组只有四个人,光是将帐篷主杆撑起需要耗费的力量就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
为了能够减轻撑起主杆时需要顶住的压力,帐篷的四个角上都需要有人能用力拉住固定绳,这个时候却还需要有一个人在帐篷里面撑起主杆,正好超过了每个小组的人数。
但是四个人来搭建也不是不行,只是需要有一个力气特别大的人来撑主杆才行。
可是学生们虽然一个个都很青春活力,能够扛起这份重量的却寥寥无几。
这个时候,他们就又要合作了。
在发现小组独立完成这件事不靠谱以后,就开始有学生试着向自己相熟的学生求助。
而既然求助了,那就涉及到了不同的组别,不同班级的学生之间也就多了接触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阮星回偏偏挑了个需要撑主杆的型号的原因。
她要的就是学生们之间相互配合,最好能够打成一片。
而她所期待的效果也确实达成了。
中午和晚上的两个重要活动项目都是全校学生打乱分组,什么样的组合都出现过,大多数的人两次分组遇到的人有一半都是不一样的。
原本有些割裂的新老学生群体,乃至于新生三个班级之间的关系,都开始变得融洽起来。
搭帐篷是一件费力的事情,学生们又在打配合这件事上耗费了些许时间,等到大家的帐篷都搭起来了,天色也彻底暗了下来。
忙碌奔波了一下午的学生们早就已经觉得饿了。
而他们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堆操场正中间的篝火堆,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点了起来。
等到他们忙碌完一回头,才发现身后燃起了你“熊熊大火”。
既然是篝火晚会,那自然要吃一些应景的食物才尽兴。
秋菊这个学期已经不太满足于继续待在厨房里学习美食教程了,她开始朝着室外扩展。
食堂后方,距离学校围墙还有一段距离的空地上,不知什么时候被她砌起来了一个烤炉。
不是那种电器烤炉,也不是农村常见的柴火灶那种。
而是足足有两米高,圆顶中空的烤炉。
阮星回上次见这种烤炉还是在小时候,学校门口的烧饼摊子上。
这个烤炉做好以后,秋菊试着烤了两三次烧饼试水,效果不错。
不过因为烤烧饼需要的时间比较久,最近的菜单又都已经安排好了,所以这道主食一直没有进入到学生们的视线中。
但是秋菊今天安排给大家的主食并不是烧饼。
而是颇具西北特色的食物——馕。
馕坑和烧饼炉长得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秋菊再搞一个炉子出来,所以她就将就了一下。
之所以给学生们配馕吃,还是因为今天篝火晚会的另一个主角——烤全羊。
烤全羊和馕都是西北颇负盛名的食物,光是把它们的名字放在一起看着就觉得很搭了。
这边学生们刚刚把帐篷都搭好,食堂就送来了刚刚烤好的前两炉馕,两只早已腌制好、架上烤架的烤全羊也已经开始冒出了滋滋的油香。
每个学生都分到了一小块馕,手掌大小,吃饱是肯定不够的,但是馕这种食物用料扎实,特别顶饿,唯一的问题就是刚出炉的时候才最好吃。
如果这会儿直接一人发一整个,等篝火晚会进行到最后,馕早就已经凉透了。
火苗在篝火堆上跳跃着,扭动着,将热度散发到每个人的身上。
迎着火光坐下,学生们咬着还略微有些烫手的馕,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莫名地想笑。
是太开心了吧。
不需要任何人宣布,篝火晚会就这么在无声无息中开始了。
操场的四周,平时用来打上课铃的音响突然开始工作。
一阵滋滋的开机电流声之后,熟悉的音乐从四面八方将学生们包围。
这音乐学生们都很熟悉,是他们每天早上的起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