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初也在培养助手。
但即便是有助手帮忙,最开始的时候也需要杨初多盯着几分,后期才能够慢慢放手。
从原本的一天两台、几乎手把手教,到后来的一天四台、主盯关键点并随时准备托底抢救,等到所有志愿者手术全部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
杨初这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没有消停过,每天都可以算得上是满负荷工作,即便是他来自系统的躯壳足够强劲,这个时候也有点不堪重负了。、
好在第一批的助手已经算得上是初步培养出来了,不出意外的话,再练一段时间、总结学习一下,下一次临床的时候就可以独立手术。
但是,二期临床的手术虽然结束了,可复健却还是一个大工程。
一百人的情况全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肌肉僵化程度、保养程度、失感部位、程度各不相同,复健方案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论。
指定不同的康复手册也是一个繁琐又枯燥的工作。
等到这一轮忙碌过去,又已经是一个月了。
转眼间,就到了星空大学第四批学生们要入学的时间。
不算大的桐山将要在未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应对超过50万人的客流量,所有人都在严阵以待。
桐山市,再一次喧闹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求——预——收——
第143章爆发
由于近两年来学校人数暴涨,导致桐山在交通高峰期时交通压力过大,所以对于通往星空学院的主要道路,都会在对应时间进行必要的交通封锁。
星空路、星海路,以及建成没多久的桐山北站-星空站的城市轻轨,在星空学院四个学段开学的这一个月时间里,都会只允许持有学校学生证的学生、以及有医疗需求的病患进入。
但即便是这样,星空学院附近依旧熙熙攘攘,很是一副热闹景象。
和往年一样,星空大学学生会的学生们将会提前三天返校,在新生报到之前进行迎新任务分配。
现在人口充足的星空大学面对六万人的迎新任务,已经逐渐有了游刃有余的风范,虽然人很多,但依旧不会影响到办理报到手续的秩序。
一周的报道期过后,星空大学新生全部入学,开始进行体检,同时,其他学段的新生们也开始分批入学。
等到新生全部报道完毕之后,才是原有学生返校的时间。
由于目前星空大学人数过多,老生返校时间也做了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尽量避免拥挤。
安静了一个暑假的星空学院,就好像是突然被解除了什么封印一样,热闹了起来。
老生们返校以后,学校里面的课程就逐渐开始运转。
尤其是各个实验小组的实验任务,实际上在暑假期间也是很少停滞的。
只不过是因为符合要求的学生数量比较少,这才显得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实际上,今年,星空大学各个院系暑假留校实践的学生数量却是已经达到了5000人。
这个数字大概占据了放假前全校学生人数的3%。
不过,五千人丢在十来座山头上,也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而已。
新生报到结束后,今年新生的统计情况也确定了下来。
六万名新生,在全国各个省市区域进行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23。
比第一年招生的时候足足提高了一百分。
这个数字比阮星回预想的还要高一点,看起来,渐冻症治疗技术和农科院的感谢信起了不小的作用。
有了这么多的学生,星空大学的老师们,尤其是医学院的老师们,也重新将工作重心转移回了校内教学的问题上。
第二批临床试验的志愿者们已经全部手术完毕,剩下的工作大头就是每日的复健和理疗。
这一部分所涉及的机密并不算最高级,再加上本身入职的医护们都是经过筛选的,可靠度上还不错,所以大部分工作都被下放了下去。
当然,工作的整体方向还是由杨初带领的团队来制定的,最核心的技术还是掌控在自己人的手里。
倒也不是阮星回和杨初他们抠门,而是现在技术不够成熟,即便是杨初带出来的第一批助手,现在也不能完全脱离杨初进行手术,还是需要他来镇镇场子。
他们的技术已经可以独立手术,只是偶尔还是会有一些小细节上的疏忽,所以杨初还是会时不时地盯一下预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