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叔大兄担心的,朝廷国库没有盈余,不是还有太仆寺常盈库打底,无需过多顾忌。”
国家财政没有结余,确实很危险,一旦生天灾或者战事,朝廷将会无银两赈济或者维持战争。
但是好在大明前几朝的皇帝早考虑到这点,搞出常盈库储备钱财,为未来做了打算。
只要大明朝的常盈库能够一直维持,其实明末天翻地覆的变化怕是也不可能出现的。
只是可惜了,就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徒弟,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缘故,直接败光了几代皇帝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银子。
钱放在常盈库里和放在内廷,那差别可是天壤之别。
要动用常盈库的银子,那真是千难万难。
嘉靖皇帝那么缺银子,也没敢直接伸手。
严嵩权侵朝野,也只能有借有还。
至于之后,也都是严嵩的模式,可以从常盈库里借一点应急,却不敢直接占用。
但是银子到了内廷,要怎么花,那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完全失去了监督。
常盈库的银子,非战事是不能拿出来的,那都是明军的马料银子,只属于军费。
就算是国内天灾,也只能借出来应急赈灾用。
“侯东莱这份奏疏,还是先票拟了吧。
至于之后的,容我再想想。
此计一旦定下来,可是要长期往里面砸银子,不是一次两次就够的。”
张居正没直接答应下来,虽然魏广德描述的场景很诱人,但代价也不是一般的大。
可以说,魏广德这计策真做起来,几乎会耗光他改革为大明积攒下来的大部分财富。
而且,这事儿还不能是他们俩个人定下来的,还得和内廷商议,得到宫里的支持。
同时,户部那边也必须知道这件事儿,还得尚书和尚书交接的时候说清楚。
因为在未来一、二十年里,户部会持续为这个计策砸银子,砸到蒙古人完全上套,自己掏家底儿建寺庙为止。
张居正虽然没有一口答应,可魏广德也看出来他其实已经动摇了。
所以,从张居正手里接过奏疏,在闲聊两句就起身出门,回自己值房继续办差。
不过今天,不管是张居正还是魏广德,精力其实都没有放在公务上,是不是就会坐下来一会儿呆。
当芦布进入值房收取处理好的奏疏时,魏广德直接把侯东莱的奏疏拿出来放在面上,对芦布说道:“这份奏疏,你亲自送到司礼监交给陈矩,请他十万火急处理这份奏疏,不能耽搁了。”
“是,老爷。”
其实送来的奏疏,大致内容芦布也是知道的。
这就是在大佬身边办公的好处,消息灵通。
只不过,他自然想不到魏广德从这份奏疏里看到的东西,张居正自己都想不到。
“去吧。”
魏广德吩咐完就挥挥手。
qu9。。q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