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不晓得史如意为何这般匆忙,仿佛生怕自己赶不上什么似的,要拼命在京中立住脚跟。翠丫却隐约觉察出了些什麽,有好几回,她瞥见史如意坐在凳上,摩挲着佩玉,不知在想些什么。
翠丫跟着长兄石英过活,家中开工匠铺,自是练得一双利眼。那佩玉是上好的玉料,细腻白润,重要的是,望着很眼熟。
从前她和如意姐姐第一次见面,陪同如意姐姐来的那位大哥哥,腰间就坠着块类似的玉。
翠丫人小鬼大,联想到云府全家入狱的境况,不由得在心中长叹一声。
她搓了搓手心,把手搓热,摸进被子里——
“哎哟!”
史如意吃痛出声,泪珠都差点迸出来,好不容易睁开眼,抬头便对上了翠丫热切的视线,“现在清醒了吗?”
“……”史如意翻身坐起来。
翠丫的手劲怕是得了香菱的真传,专拣人软肉的地方捏。
屋内昏黑一片,翠丫叉着腰,自上而下地看着她,史如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睡眼朦胧,恍惚中竟有种自个儿是要进京赶考的错觉。
她换上新做的胡服,用帕子净过脸,就着青盐刷过牙,问翠丫,“香菱呢?”
翠丫慈爱地上前两步,替史如意敛好翻领,说:“香菱一早便起来做朝食,寻思着要让如意姐姐你用早一点,也免得到时犯困。”
史如意失笑,道:“你俩哪至于如此紧张,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翠丫听她这般说,煞有介事地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一个黄纸来。
上头朱砂画了些谁都看不懂的图案,叠成三角的样式。
翠丫神神秘秘地把符塞到史如意贴身的兜里,嘱咐道:“如意姐姐,记得把符收好了。这是我特地从外头庙里找老道士求的,据说可灵验了,万事化吉呢!”
她朝史如意挤挤眼,又低声凑上来,笑说:“……佛祖菩萨那边我也拜过了,如意姐姐你就放心罢!”
史如意被她逗笑了,中原大地人们朴素的信仰观,东南西北不论是哪路神仙,走的是哪一派别,能祈福保佑人便是好神仙。
也不知长公主府里是个什么景况,史如意寻思做吃食方便,便只配着胡服挽了个单螺髻,想着这样简单又不失庄重,便是要面见长公主也不算失礼。
哪知到了长公主府,却见来人各个盛装打扮。
若是婆子女户,便抹脂涂粉,便连老相公头上也缀着硕大的绢花,行走之间一摇一晃,好不喜庆。史如意别过头去,别说是她,就是长公主府训练有素的婢女们看着也忍不住笑。
时辰到了,她们便束着手,由小丫环领着从角门进去。
一路亭台楼阁,玻璃玉栏,芙蓉灼烁,细草蒙茸,廊下挂一排画眉鸟雀,但闻鸟语,走动间俱是不敢见人声。
后院花园中辟了片空地出来,树下搭好了灶台。
一位圆脸的婢女转了出来,让人站成一排,伸出手来,细细打量一通。
那些瞧着便邋遢的,二话不说统统打发走,噘嘴冷笑道:“长公主何等精贵的人物,你们这些人当这是什么地,自个儿都收拾不干净,还妄想挤进来?也不撒泡尿仔细照照自己。”
几句话便骂得人无地自容,抱着包袱匆匆走了。
轮到史如意时,史如意便朝那位圆脸婢女微微一福身。
和那日不同,史如意今个儿穿了一身胡服,眉眼好像会说话,活泼又神气,那婢女一愣,顿住脚步看她几眼,这才认出史如意来,便抿唇笑了,冲她点点头。
挑挑拣拣,又用各种理由舍去七、八人,场中顿显宽敞几分。
那圆脸婢女让她们一一报上名来,记录在册,下巴微抬,拍着手掌道:“好了,你们这便去选自个儿的灶台罢!不拘做什麽,只我们太后信佛,碗里是不能见荤腥的。
限两个时辰的功夫,巳时便端上去,再要拖延却是不能的!若是需要什麽食材,只消对一边的小丫环吩咐就是了。”
她话音刚落,一群人都蜂拥上去了。
史如意也不敢拖延,两个时辰的功夫,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要从头做起,也就堪堪够熬成一副高汤。
食材管够,这倒是一件好事,不然看这群婆子老翁熟练的模样,估计到她最多也就只能抢到两片菜叶。
史如意想到这里,自个儿先笑出声,她可不是要做菜叶子麽?
只不过这菜叶不是简单的菜叶,当年她爷爷做国宴大厨,史如意和一群老师傅处成了忘年交,没少偷师学艺,各个派系的经典菜肴均有所涉猎。
鲁菜历史悠久,咸香浓郁,堂堂正正,很是上得了台面,如那经典的九转大肠、酱肘子、糖醋鲤鱼,都是鲁菜经典。只是到了后世,这些菜肴早已不是王公贵族们专享,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桌上节庆大菜。
粤菜清淡脆爽,讲求原汁原味,鸡有鸡味,鱼有鱼香。
淮扬菜原材则多以江湖河鲜为主,扬州炒饭、松鼠桂鱼、文思豆腐,让乾隆七下江南的地方,自有其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