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爷,你别说了,我都懂我都懂。”朱长安哽咽着说道。“阿爷娘亲走了,爹爹也走了如今阿奶也离我而去。”“只剩下你了阿爷,我就只有你了,你是不是也会抛下我。”朱长安紧紧攥着朱元璋的衣服,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恐惧。“不会的,阿爷永远不会抛下你,我会一直陪着你的。”朱元璋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声音有些哽咽。“呜呜(┯_┯)”“那您不能走,我走之前你都不能走。”朱长安抬起头哭的更厉害了,眼泪鼻涕糊了一脸满是惶恐地看着朱元璋。看着这样狼狈的朱长安,朱元璋心中一阵酸楚,怜惜的伸手帮他擦掉脸上的泪水等污垢,轻声说道:“好好好阿爷答应你,在你走之前,阿爷都不会离开你的。”“呜”朱长安紧紧抱着朱元璋继续哭,仿佛这样才能感觉到一些安全感。过了好久,他才渐渐平静下来,抬起头看着朱元璋说道:“阿爷,我饿了。”“好,阿爷这就让人给你准备吃的。”朱元璋说着,便带着朱长安走出坤宁宫。傅荣和陈谨等人一直等在门外。一见他们出来,陈谨便上前行礼:“陛下。”“传膳。”朱元璋没有理会他,径直带着朱长安离开了坤宁宫。见没被追究陈谨在后面松了口气。傅荣也赶紧带着人跟在后面,心下也不由得放松了下来。陛下现在年纪大了,又连历丧子丧妻之痛,那脾气是越发喜怒无常了,得亏自家殿下在他心中份量不轻,不然这一屋子的人怕是都得换。待到了乾清宫,尚膳监的人很快将饭菜送了过来。朱元璋和朱长安还有傅荣坐在桌前,陈谨等人则侍立在一旁。虽然说着饿了,但朱长安看着面前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却没有什么胃口。“来,小祖宗,尝尝这个。”朱元璋看他不怎么动筷一边说着一边给朱长安夹菜。傅荣见状也连忙给朱长安盛了一碗汤:“殿下多少吃一些。”朱长安没有多说什么,用筷子夹起他们夹到碗里的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虽然没什么胃口但是他还是把碗里的饭菜都吃完了。“以后想吃什么就跟尚膳监说,不要委屈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吃饭,这样身子才会硬朗。”朱元璋满是爱怜的看着他,一边说着一边给他擦嘴。“嗯,我知道了。”朱长安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疲惫。“行了,时候不早了,你回去休息吧。”朱元璋揉了揉他的脑袋说道。朱长安应了一声站起身来,对着朱元璋行礼:“阿爷那我先回去了。”“去吧。”朱元璋摆摆手说道。就这样用完膳后朱长安回去休息,他自己则打算去处理公务。待朱长安走后,他转头看向陈谨等人。“你们今日失职,按规矩来罚。”陈谨等人闻言立刻跪下磕头:“奴婢知错,谢陛下责罚。”“自己去领罚吧。”朱元璋说完便不再理会他们,去御书房处理公务去了。陈谨等人闻言如蒙大赦,赶紧退了出去。而另一边回到寝宫的朱长安,躺在床上看着床顶的纱帐,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眼泪又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反胃的感觉越发明显,他在被子里辗转翻腾。最后实在忍不住爬起来,抱着恭桶吐了起来。夏喜惊慌的端来水盆,另一边靠着窗看书的傅荣也快速的跑了过来。“殿下你这是怎么了。”“快快去把林御医叫来。”在他吐完后傅荣关切的问着顺便把他扶回床上,又给他端了杯水漱口。林御医就在隔壁休息候着,所以很快就来了。御医给朱长安号了号脉,又问了几个问题。“殿下脉象虚浮无力,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而且这些日子殿下忧思过度,又未好好进食,故而导致气血两虚。”“需要好生调养,以后不要再哭了。”林御医说完,便开了一张药方,让陈欢去抓药熬药。这话说完屋里一片寂静。傅荣接过药方看了两眼:“好的林御医,辛苦您了。”“殿下好好休息吧,微臣告退。”林御医行礼后便离开了。“殿下您也听见了,以后尽量忍住少哭一些好不好。”傅荣坐在床边拉着他的手说道。“嗯,我知道了荣姐姐。”朱长安点点头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傅荣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宫中如今是多事之秋,想不哭实在是有些难度。过了一会儿药煎好了被陈欢端了上来。“殿下喝药吧,喝完药好好休息。”傅荣说着把药递给朱长安。“能不能不喝啊?”朱长安皱了皱眉头,有些抗拒。“乖,憋口气一口闷就不苦了。”傅荣忽悠道。朱长安无奈只能接过来一饮而尽。,!“好好好真棒。”“好了,喝完药就休息吧。”傅荣接过空碗让陈欢送下去。朱长安躺在床上,药效上来了慢慢的就睡了过去。就这样在马皇后和朱标还有不少皇子王孙接连薨逝朱长安又缠绵病榻的情况下,朝中诸事都压在了朱元璋一人身上。朱元璋可以说是一边要处理政务,一边又要担心朱长安的病情。每日还要批阅奏疏到深夜。这场疫病直到七月中旬才基本开始结束,朝里后宫大部分人要么得了熬过去要么就死了,几乎是家家都挂了白帆。偶尔听见其他公侯大臣的安慰也会点点头顺带宽慰一下对方,毕竟就以蓝玉来说家里就死了两个幼子,外加四个不到三岁的孙辈,第三代只剩一个五岁的大孙女硕果仅存。在这种情况下朝野上下都难挑出个笑模样来。况且调查完韩御医,深究之下他发现自己的宝贝大儿子堪称最佳传染源,但他却不可能去怪对方。朱标勤政几天见了朝中大半朝臣,爱护兄弟起码问询过那些年幼的皇子们两次课业情况,怜惜幼子每晚都会去看看自己的孩子们。谁能想到这样勤于政务、友爱兄弟、陪伴幼子的行为会给朝野前后带来这样的灾难呢。所以这都是那个御医的错,都是那些让他染病的人的错,他非的把那些接触过韩御医,让对方染病的人全揪出来,让他们全族上下付出代价。一三九三年(洪武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以晋王朱?为首的藩王一起进京吊唁。这些藩王进京后便一直待在府中,不敢随意走动。直到朱元璋在奉天殿接见了他们。朱?等藩王看到朱元璋越发显得已经年迈的身体,心中五味杂陈。“臣参见父皇。”藩王们纷纷行礼。朱元璋摆摆手示意他们平身。大概是身边一下死了太多亲人,此刻看着他们也生了几分亲切。“你们难得进京一趟,就在这里多住几日吧。”朱?等人闻言连忙谢恩。“都起来吧,外面热你们一路舟车劳顿,想来也是累了。”朱?等人起身后,便站在原地不敢说话。“你们舟车劳顿,朕也乏了,就不留你们了。”藩王们闻言,连忙行礼告退。看着他们都走了朱元璋又去看了看朱长安,确定对方身体状况还好便决定三日后出殡。三日后,朱元璋亲自主持了马皇后和朱标的葬礼。在悲戚的丧乐中朱标和的马皇后的棺木被缓缓抬出了皇宫。文武百官跟在后面,哭声一片。待到葬礼结束,朱元璋了却一桩心事回去便病了。御医来看过之后,只是说朱元璋年纪大了,身子骨大不如前,需要好好调养。朱长安见他生病着急,日日去照顾忽然发现自己有了事做顾不得伤心,那病怏怏的身体竟是不治而愈了。他的病好了,朱元璋的精神却越来越差。就这样拖了半个月还不见好,慌的他干脆学着傅荣,像小时候一样睡到了朱元璋旁边守着他。朱元璋看着守在自己身旁的朱长安,嘴上说他胡闹,心里却十分高兴。大概是心情好了,就这样被朱长安这么一陪,他的病居然好了一半。虽然他们这里温情脉脉,但那些滞留京城的藩王却倒了霉,有几个府中队伍里都染了疾。除了病状显现出来的,朱长安也不敢再让他们在京城逗留,生怕一不小心重蹈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覆辙。朱元璋也担心这些藩王把病带回封地,便让他们赶紧回去。就这样,这些藩王连惊带吓又提心吊胆的在京过了个把月,总算又回到了封地。经过这件事后,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没了,所以朱元璋对朱长安更加宠爱。监国以及处理大小政事的权利被朱元璋像当初过渡给朱标一样逐渐移到了他的身上。虽说之前他一直都是个不靠谱的吉祥物,但好歹十岁起就开始旁观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还会被塞一些练手,故而这个转移过程比朱元璋想象的要顺利许多。他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干的还算不错,最起码明面上没出过什么乱子。当然暗地里有没有什么乱子那就不好说了。从没想过会这么快被顶到前台的朱长安处理政务并不算得心应手,于是一些年迈有资历的大臣便开始被朱元璋暗地里安排着,逐渐自愿或被自愿的成为他的助力。在朱元璋的默许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被推着逐渐成长起来,开始能够独当一面。一三九三年(洪武二十六年)十月一日孔选待发动了。傅荣带着接生婆婆和御医专门进去帮忙。和傅荣生产的时候不同,不算宫人的情况下,外面只有朱长安和白芷晴两个人大眼瞪小眼的等待着。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朱元璋又多了个孙女,朱长安也得到了他第二个姑娘。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傅荣抱着孩子出来了脸色显得有些不好,面带苦涩的把孩子递给了他。“殿下,是个女孩。”“是嘛,让我看看。”朱长安笑嘻嘻的接过孩子脸色顿时僵住了,他算是明白傅荣为什么笑不出来了。因为孩子皱巴巴的小脸上有一块胎记,胎记在脸颊左侧,颜色呈暗红色,形状不规则,面积较大。他的笑容渐渐消失,张了张嘴半天才吐出几个字。“真可爱”此时此刻他觉得这个孩子格外沉重。然后抬头看向傅荣问道:“这个胎记能处理吗?”“要等她长大了看。”傅荣无奈的摇了摇头。“好吧。”朱长安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没事,这叫天赐红沙半遮面。”“昔日兰陵王还得戴个面具,你看她出生就自带了。”朱长安看着孩子脸上大片的红色胎记自我安慰般的说道。在场的几人都勉强笑了笑。朱长安抱着孩子,叹了口气,心情复杂。“去我阿爷那通报一声,我一会儿就带着孩子过去。”“是,殿下。”陈欢立刻领命,转身离开。大伙散去朱长安抱着孩子去了朱元璋的寝殿。朱元璋见他来了非常高兴,连忙让他把孩子抱过来。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旧沉浸在朱长安又给他生了个重孙女的喜悦中。朱长安虽然心里沉甸甸的,脸上却带着笑把刚出生的小家伙放到了朱元璋的怀里。朱元璋看着怀中的孩子,合不拢嘴的笑容在看见孩子的脸后僵了一下。“哎呦喂,这怎么还有一块红斑啊。”“阿爷,这是胎记。”朱长安低声道。“胎记?”“好端端的怎么长了这么个胎记。”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后又笑了起来:“哈哈,没事,有胎记好啊,有胎记才与众不同呢。”“是,阿爷说得对。”朱长安也跟着笑了起来,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这丫头叫什么?”朱元璋继续逗弄着怀中的孩子。“还没起呢。”朱长安顿了顿,又补充道:“求阿爷赐名。”很明显这孩子的样子让他也不敢自己瞎搞了,跟他阿爷求个名字也算是求个庇护。“赐名啊,朕得好好想想。”朱元璋看着孩子,陷入了沉思。:()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