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安抬头望去,只见蔚蓝色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朵,形状各异,姿态万千。“是啊,真漂亮。”他笑着回应道。“爹爹,我们以后每天都来这里荡秋千好不好?”没一会儿小丫头又殷勤的问道。朱长安宠溺地看着她:“好,只要你喜欢,爹爹每天都陪你来荡秋千。”“太好啦,谢谢爹爹。”朱文堃开心地咧嘴笑了起来,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傅荣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感慨万千,曾几何时她也是个同母亲玩闹的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可如今却已经为人母了。她与朱长安成婚快九年了,如今才生下一女。虽然她知道此事不能强求,只能随缘。但偶尔她也会想若是当日未曾入宫,若是后来未曾嫁与他是不是就不用这么累了。傅荣心里想着这些事情,面上却没有露出任何异样。原本高高荡起的秋千渐渐停了下来,朱长安抱着雪团似的女儿走到傅荣面前。“荣姐姐,我们回去吃饭吧。”他笑着说道。“好。”傅荣点了点头,从他手里接过女儿,三人一起向暖阁而去。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欢乐而美好。吃过午饭后,朱长安便去了书房处理公务,傅荣则是带着女儿在院子里晒太阳。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忍不住想要打盹儿。小姑娘很快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傅荣给她盖上薄毯,静静地看着她熟睡中恬静可爱的脸庞,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她的乖囡囡就像个年画娃娃般可爱。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傅荣就这样一直看着女儿,直到太阳落山,朱长安处理完公务来找她们。一三九四年(洪武二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殿下刘锦回来了。”陈欢带着几分惊奇的朝朱长安说道。“刘锦他还活着?”朱长安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听到这个名字颇感意外。刘锦在洪武二十一年就没了消息后来又过了半年多都没有音信他便让人报了殉职。陈欢点了点头,表示肯定。“就是听人说回来的时候比较狼狈。”“嗯,先带他来见孤。”朱长安沉思片刻后说道。“是。”陈欢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没过多久刘锦就被陈欢带到了朱长安面前。刘锦面容沧桑,身体消瘦,看上去十分憔悴。他看到朱长安后立刻跪在地上行礼:“卑职参见殿下。“起来吧。”朱长安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刘锦谢恩后站起身来。“这些年你都去哪儿了?”朱长安问道。“卑职开始一直在周边小国寻找您要的东西,不过周边属国都找遍了也没找到。”“后来卑职去了更远的国家不过还是一无所获。”“就在我想要回来向您请罪的时候,一个异国商人同我们吃饭时看了画像说他见过此物。”“卑职便以重金诱之让那商人带着我们去了。”“他带你们去了哪里?”朱长安追问道。“是个叫作孛露的地方。”“孛露?”朱长安皱了皱眉头,对这个地名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路远恐不能很好的将东西带回,卑职除了自己手下兵卒还招了二百余人,翻山跨海数年,幸不辱命锦将东西带回来了。”朱长安心中十分震惊,没想到刘锦竟然真的找到了东西。要知道虽然洪武十七年他专门安排了对方去找,但他并没有想过刘锦真的能找到。没想到对方失踪好几年后竟然说他带着红薯回来了。“东西在哪儿?”朱长安迫不及待地问道。刘锦从身旁的袋子里取出一个木盒,双手奉上。“殿下请看。”朱长安接过木盒,缓缓打开,只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块拳头大小、通体赤红、形似马铃薯的红薯。二十余年没见过这东西他此刻看着这物只觉得熟悉又陌生。他一时间竟有些失态双手颤抖着小心翼翼的摸了摸生怕碰坏了。“这……”他看向刘锦,眼中满是惊喜和难以置信。这东西在现代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可是明初却是没有的。刘锦又朝他递了一个锦袋,继续说道:“殿下,里面还有种植之法。”朱长安闻言,连忙打开锦袋,取出里面的牛皮纸。纸上详细地记载了红薯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保存。朱长安越看越激动,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他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在做梦,要知道刘锦都找了十年了后面甚至把他自己都找没了,所以他早就对这个有生之年系列不抱希望了。没想到这东西居然真的被找到了,而且他还带了回来。这简直是天大的惊喜!他小心的将红薯重新放回木盒,然后看向对方。“刘锦,你可真是孤的福星啊。”朱长安看着刘锦,眼中满是热切和赞赏。,!“能帮到殿下是卑职的荣幸,是卑职应该做的。”刘锦连忙说道。“你辛苦了。”朱长安起身拍了拍刘锦的肩膀将他拉到身边坐下。“同孤仔细说说这些年你在外的经历吧。”“这没什么好说的。”刘锦被朱长安握着手不由得面色泛红,有些犹豫局促的说道。“你不说孤也能猜到这一路的艰难。”“孤知道你这些年一定吃了不少苦,但正因为如此,孤才更要听你亲口说说。“你就说说吧,孤想听。”朱长安紧紧的握着他的手没有松开。“是。”刘锦见他神色诚恳便也不好继续推脱。缓缓的讲述起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开始的时候朱长安还能一边听一边点头,时不时地插两句嘴问问细节,后面却只能揪心的听着他讲述那些惨烈的遭遇不敢再多问。从刘锦的讲述中,朱长安得知他这些年来辗转各国,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才终于找到了红薯。在去的一路上减员便近乎一半,自己的手下兵卒还能控制,金钱招来的人手却是不甚听话常有自作主张之辈。这些人除了害了自己还拖累了不少他们的无辜之人下水。回来的路上还被一个食人的部落抓进起来过,好在手底下锦衣卫靠谱把他们捞了出来。甚至走了一段时间因为红薯无法继续保存他们还种了两回,好在运气不错直接就成功了,不然再来一次他们怕是就坚持不下去了。就这样损兵折将的回到大明,见到黎明曙光的时候在进京路上还病死了一个。于是能够站在这里领赏的除了他就只剩下两人。差不多三百分之三也就是百中取一的存活概率。但他们却带回了足以让大明脱胎换骨的东西。“你这一路还真是九死一生啊。”听完他的话朱长安内心震撼无比,看着面前满目沧桑的男人,起身走到他面前躬身行礼。“殿下使不得。”刘锦说着连忙避开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此行多霜雪,谢君不辞路远。这一拜你当受的。”朱长安钦佩的看着他用严肃的语气说道。刘锦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朱长安扶了起来。“还请贤卿不要推辞。”“能得殿下如此礼遇我”刘锦红着眼眶声音有些哽咽,但在朱长安的坚持下他只好受了这一礼。“就在我这休息一会吧。”“你此行功莫大焉,待一会儿孤禀报皇爷爷,定要好好赏赐于你。”朱长安笑着对他说道。“谢殿下。”刘锦感激的朝朱长安拱了拱手。“好好休息吧,孤保证便是阿爷的封赏少了,待孤登临大宝毕不失你封侯之功。”“这”刘锦闻言瞪大了眼睛,神情有些呆滞,不以军功便能封侯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就以他的能力,战场上能活着回家便谢天谢地了。“谢殿下。”封侯啊,拒绝是不可能的甚至按照流程稍稍推辞一下他都不愿意,今日同殿下说的无数话中唯有此刻最是真心实意。“行了,你且好好休息吧。”朱长安拍了拍他的肩膀,准备离开书房。刘锦应了一声,便跟着宫人下去休息了。半个时辰后。御书房。“阿爷,孙儿有要事禀报。”朱长安站在朱元璋桌前神色恭敬语气却难掩激动的说道。正在批改奏折的朱元璋闻声抬起头来笑吟吟的将他拉到身边坐下。“看你严肃的,说吧什么事。”“红薯。”朱长安没有卖关子直接了当的取出木盒递给朱元璋。朱元璋接过木盒,看到里面那块拳头大小的红薯,感到十分新奇,连忙接过来仔细打量了一番。“这就是你一直闹着要找的东西?”“是,此物名唤红薯,是孙儿命人从海外带回来的。”朱长安点了点头说道。“海外?”“嗯,这东西真能吃啊,我记得你以前说过他好养活产量远超稻谷。”朱元璋看着手里的红薯回忆着他孙儿小时候拿着他画的图给他进行的科普。“能的你看这是种植方法。”朱长安兴致勃勃的将牛皮纸也拿给朱元璋。朱元璋接过牛皮纸,仔细阅读起来,越看越觉得神奇。“那咱们就先在宫里种一种,若是不错在推广出去,怎么样?”“好啊,就依阿爷的办。”朱长安并没有什么意见。红薯在宫中试种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次日。朱元璋便吩咐下去让人在御花园中开辟出一块地来,用来种植红薯。御花园中。内侍们正在忙着翻土浇水,朱元璋和朱长安则站在一旁看着。“乖孙觉得这样成吗?”没种过这玩意的朱元璋随口问道。“孙儿觉得问题不大,听说红薯这东西好养活,只要有水有土就能活。”朱长安想着曾几何时在小说里得到的知识胸有成竹的说道。,!(愚蠢的作者曾把发芽的土豆种花盆里历时快半年然后长了两个特别小的土豆也就鹌鹑蛋大,事实证明在不靠谱的人手里啥也不好种。)“那倒是挺好。”“咱就等着看结果了哦。”朱元璋点了点头看着自家孙儿兴奋的样子也做出了一副期待的表情。就这样,在朱元璋和朱长安的期待中,红薯在御花园中慢慢发芽生长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薯苗越长越高,叶子也越来越茂盛。可是渐渐的朱长安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天气渐冷他有点害怕。万一他真成了那个能把红薯种死的冤种怎么办?就这样随着天气渐冷,原本还在休息的刘锦几人也被没有信心的朱长安抓了壮丁。五个月后。“殿下,这天越来越冷了,卑职没在这么冷的时候种过。”“红薯能不能真的种出来我也不确定。”刘锦擦了擦头上的汗水问道。“那你来的时候是怎么种的?”“你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还种过来着。”朱长安问道。“不一样的,不仅温度不一样,而且早在十月份我们就收获了。”刘锦回答道。朱长安听着他的话头疼不已。甚至有些沮丧,难道他真的要做那个种红薯都能种死的冤种了?“那现在怎么办啊。”朱长安四处望去有些茫然的问道。“殿下既然担心那为何不试试挖开看看,您不是说这东西好养活嘛。”“五个月了,没准长成了呢,您看怎么样?”刘锦有些犹豫的问道。(红薯的生长周期一般是四到六个月)朱长安立刻眼前一亮,但还是有些担心的说道:“我担心挖开的时候不小心会伤到它,万一没长好呢?”“可是殿下,现在天越来越冷了,就算没挖开也冻死了吧。”刘锦提醒道。朱长安闻言顿时愣住,随后连忙说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那咱们现在就挖开看看。”“是。”“你们几个跟我一起,注意小心一点别把红薯弄坏了。”刘锦对着一旁自己的手下吩咐道。一群人小心翼翼地将不少红薯挖了出来,看到看起来已经长成的完好无损红薯,朱长安终于松了一口气。:()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