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看我的……”黎然知道某些词汇不能随便说出口,便凑到季无修耳边说了那个词。
“他这是耍。流。氓,不要理他。”季无修看向黎然,“不用怕他,有我呢。”
家长和老师对付熊孩子不方便,小学生出马正好。
后来,季无修专门去了一趟黎然的幼儿园。
也不知道他和那个熊孩子说了什么,从那以后那孩子再也没敢欺负过黎然。
那件事情以后,黎然越发崇拜季无修,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去找季无修,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找季无修。
小黎然经常半夜溜到季无修的被窝里,朝他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有时候说着说着困了,就窝在季无修被窝里一起睡,有时候不那么困,就会和对方亲一下脸颊互道晚安。
那个时候的黎然打心眼里觉得,认识季无修真好。
这是他童年里,最高兴的一件事。
2·疏远
小孩子之间的友情总是来得又快又直接。
但这样的感情也不总是那么牢固……
黎然对季无修的疏远,是从听到家里佣人的议论后开始的。那日他躺在儿童房的小帐篷里睡觉,醒来的时候无意听到了两个佣人的交谈,说黎先生对季无修那么好,是因为那是他的私生子。
“私生子是什么”那天晚上黎然问爸爸。
黎父并不知道佣人的议论,只当儿子是从哪儿听来了新词汇,便尽量客观地朝他解释了一下。
黎然结合着父亲的解释,和佣人的议论,终于“弄清楚”了季无修的来历……等黎父发现问题耐心朝儿子解释时,黎然已经疏远了季无修好些日子。
误会澄清了,但两个小朋友的关系却没有和好如初。
这段关系里,最初一直是黎然主动,季无修性子本就内敛,再加上家里遭遇了变故,很难主动亲近别人。实际上,对小黎然的接纳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自己的预期。
但这件事情之后,黎然不那么主动了,季无修则是不会主动。他们的关系就此陷入了一种微妙的状态中,不远不近,不亲不疏。
具体点来说就是,黎然出去郊游时还是会在小书包里带两份零食,他有的季无修都有。小黎然嘴硬心软,面上不搭理季无修,却从不会让人难堪。
哪怕两人偶尔发生口角,他顶多也只是说“不和你玩了”之类的,从不会说一些“你家”“我家”之类伤人的话。
黎然性情被宠得有些恣意,天性却很善良。
季无修起初也不算了解黎然,两人疏远的那段日子,他每天晚上依旧半开着门,但黎然再也没过去找过他。有好几次,晚饭后他都想好了借口邀请对方,但话到了嘴边却始终没说出口。
他不知道该如何主动朝人示好。
尤其是面对黎然,那样明亮恣意的小孩,估计也早已和他玩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