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赵二面面相觑。沈记自己只能出一千五百两,修一个玻璃棚子要七千两。。。。。。
一德原本光溜溜的头顶已经长出一层刺手的茸发,这时童言无忌道:“我们不出,让别人出嘛!”
赵大揉了他一把:“说什么呢,谁肯无缘无故掏这么一大笔银子出来?”
沈荔却点点头:“一德说得对。我们不愿意出,那就让别人出。”
这下芳姨也有些惊讶地看向她:“掌柜的,难道你已经。。。。。。”
沈荔继续点头,脸上已经挂上笑容:“已经找到冤。。。。。。好心人了。”
一旁的芳姨:。。。。。。
芳姨差点笑出来:掌柜的刚才是不是想说冤大头?
门口一阵马嘶,沈荔走过去将人引进来。
“诸位,这就是我请来的好心人!”沈荔飞速改口,“乔裴乔大人,很愿意为我们赞助剩下的五千五百两银子!”
乔裴目光在她身上一停,又扫过沈记的一众大人小孩,微微颔首。
自从沈记开始中午和晚上营业,乔裴就成了常客。
常常见面,加上他除了在沈荔面前话都不多,其他人也习惯了,没有一开始那样畏惧他的宰相身份。
同样,也没人质疑他能不能拿出三千五百两来。
堂堂宰相之尊,有钱没钱,只在他的一念之间。
要是想有钱,还怕没人送吗?
乔裴单独坐在另一张长椅上,垂眸思索。
他是前些日子来吃饭时,偶然听见沈荔说起玻璃大棚的事。
虽然明知她也许在试探,但乔裴还是插手了。
付出些银两,就能建立起跟她、跟沈记长久的联系,未尝不是一桩划算的生意。
如果有人能在这时看向他的眼睛,就会发现这双天然多情温柔的桃花眼不仅毫无波澜,甚至有些冷然。
可惜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后院要不要再搭个秋千,没工夫多看这位不速之客。
沈荔则在跟芳姨几个计算账目。
有了乔裴的五千五百两,沈记只出一千五百两,剩下一千两的空余足够他们扩店重建了。
“。。。。。。但咱们得先把两边的铺子拿下,这不好说。”赵大说。
芳姨点头:“人家态度坚决不肯卖,咱们便是出了高价,又有什么用?”
这几人说着小话,沈荔则在考虑大棚的建址。
城里恐怕很难,那么就要在京郊找一块地。
她肯定是没有的,沈家那头有也不会给她,那么就只剩乔裴能坑一下。。。。。
反正他有求于自己,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
不过既然态度在这儿了,那不是不坑白不坑?
她正在心里盘算着,门口忽然一把飞扬清亮嗓音:“沈掌柜,有什么好事,也叫上我嘛!”
楼小世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我也要出钱!”
出钱算什么好事?值当他笑成这样?
不过他自己乐意,沈荔当然无有不应:“您愿意出多少?”
纨绔子弟嘛,三五百两,不过包场听几回曲的花销耳。
结果楼满凤比了两根手指:“七千两!”
沈荔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她知道楼满凤手头肯定有钱,但没想到能这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