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琪好笑地拿筷子头敲了敲桌子:“当账房先生得先做学徒,你这个年纪正好,左右这几日无事,我找个合适的铺子送你进去当学徒。”
梁莹眼圈红红的,太好了,她不用蹉跎岁月只为等着嫁人那天了。
为表感激之情,她往梁琪往里加了一大筷子肉丝:“谢谢阿姐。”
梁元也不甘弱势,不住地往梁琪碗里夹菜:“阿姐多吃点。”
梁琪:“……”
你们搁着养猪呢?
翌日,天响晴。
天气逐渐暖和起来,城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大早叫卖声就不绝于耳,可见热闹。
梁琪洗漱收拾完毕,简单做了顿早饭,就要出门去,还把梁莹也叫上。
她要去逛个街,逛街怎么能没有小姐妹相随,亲妹子就是最好的人选。
梁莹一脸幽怨地跟着出了门。
梁琪教育她说:“沉迷书本可不是什么好事,人还是要多到阳光下和市井中多走走。”
梁莹瞪大眼睛:“教书先生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阿姐你倒还批判起来了。”
梁琪婉转一笑:“先生那都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梁莹:“……”
她姐什么时候这么超前了?
梁琪走在街上,切身感受着汴京城的喧闹与繁华。
卖面汤的小伙子奋力吆喝,给有钱人家送上一盆热洗脸水;提茶瓶的提瓶人走街串巷,热情地提供茶点□□;还有挑着货的货郎,卖的都是孩童的玩具……
《清明上河图》的繁华,诚不欺我。
梁琪先是进了家成衣铺子,让梁莹挑喜欢的款式和布料。
普通人家虽然还穿不起贵重的丝绸料子,舒适的丝棉布料还是能买得起,又适合姑娘家。
梁琪当即给妹妹买了两身。
又给梁元也选了一套耐造的生棉料子,臭小子整日摔摔打打没个正形,穿生棉都便宜他了。
抱着一堆成衣出了成衣铺子,梁莹才把憋在心里的话问出口:“阿姐,你发财啦?”
梁琪想了想,多少也算发了一笔小财吧。
在李府的三日,光是工钱就有三百钱,加上李老爷赏的、刘官人赏的,翠竹的工钱也补给了她,加起来有一贯又三百文,可不是发财了吗?
“在李府赚的呗。”
梁莹账房先生的天分崭露出来:“那也别一下子花干啊,留着不好吗?”
梁琪理由充分:“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梁莹:“……”
好有道理。
梁琪又带着妹子漫无目的地瞎逛一会儿,是家铺子都进去瞧一眼。
梁莹也不知道她在瞧什么。
终于,在一家孟记食铺里,梁琪终于满意地笑了,对梁莹说:“你就在这家食铺当学徒,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