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外祖家时,意玉什么金银财宝都过目,看外祖家的游记和记载也多了去了,眼光毒辣到了可怕的地步。
她制止住了公爹要付钱的动作,公爹悻悻收手。
意玉带着公爹,逛了这片库房,并详细地说明库房每类藏品的本钱产地工艺及加价方式,还有各类后续的销售手段。
还说:“这些舶来品,大多都是本朝自给自足,不若没这么精细的。”
“只是为了卖价更高,才称个舶来品的名头。”
公爹一听,这些套路,他好似都中过。
而后,意玉把公爹引荐给了漕帮大哥胡维。
但是并没有说是因为自己,漕帮大哥才结识招待公爹。
那样,公爹保准会有负担,凭他的性子行事,觉着有愧于人,羞愧受他瞧不起的儿媳的情,也不能好好地接受意玉的帮扶。
漕帮大哥胡维颇为乐意帮这个忙,大方地说,若是新来了什么珍宝,什么新品种的松竹,什么时兴的衣裳,第一时间给公爹送信,而且价格压得极低。
极大地满足了公爹这位好风雅之人的内心。
这次瓷器出海的事可多亏了意玉,算是胡维回请,还了人情债。
意玉在上次公爹来寻她借嫁妆时,便有把公爹引荐给漕帮大哥的盘算。
公爹搭上了这人脉,他乐得合不拢嘴。
此后的日子,公爹美得很。
公爹的博古架,一圈都是这些日子从漕帮大哥那搜刮来的一众惜宝。
同僚有几个月未来了,今日再一见公爹的博古架,被这些惜宝的品质大变样惊得瞪大了眼睛。
只见公爹拿着的那些新物件,各个品质要比原先公爹博古架上的那些要好之又好。
而且,其品质,连同僚这种家里做藏品生意的都不大能遇到。
而他现在的屋子里却全是。
同僚眼睛瞪得溜圆。
这人傻钱多的,平日里净收着一堆废品,竟真开窍了?
同僚:“看不出来,你那儿媳妇厉害得紧,竟有这般本事,给你引荐了这么好的人?”
公爹却瘪嘴,浑不在意:“人家胡维,也只是我有钱人家才卖我罢了。至于怀意玉,她就运气好,瞧见了正巧缺钱的货商胡维罢了,帮着引荐而已。”
意玉此举,确实帮着他了,可也不过是因此让他对她没了抵触厌恶罢了。
但成见还有。
这改变不了她是个乡下丫头的事实。
公爹并没有意识到人家恭维他,给他看好物件,纯粹是念着意玉的情。
等意玉不在了,人家哪还会把他当人物。
懂行的同僚不置可否。
胡维,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