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黄河厂。
第一批斯太尔的散件还在运输之中,所以,黄河厂目前的主要产品依旧是黄河JN150,虽然产量少得可怜,但是好歹也是工厂目前的主力。
这天下午,工人师傅们还在车间里敲敲打打,就看到一名个子不高,身材肥胖的外国人走了进来,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但是精神状态倒是不错。
“王厂长,这位是?”
“同志们,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维尔纳-格里希先生,他以后,将会负责我们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王厂长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看到格里希在一旁摇头:“不行,不行,手工敲打的时代早就结束了!接下来,生产斯太尔的驾驶室,必须得有一条全新的驾驶室生产线,从钢卷开卷,到清洗,剪切,冲压,焊接,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是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的!”
听到翻译过来的话,老工人们立刻就不干了。
“厂长,这外国老头哪里来的?”
“是啊,咱们这么干了几十年,什么时候轮到他指手画脚了?”
“没错!他凭什么否定我们工人阶级的手艺?”现场,老工人杨自强一边说话,一边挥舞起来了手里的锤子。
“不得无礼!”王厂长皱起来了眉头:“这位格里希先生,是哈桑殿下最看重的人!哈桑殿下有什么贡献,你们应该知道的,没有他,我们黄河厂就拿不到斯太尔的生产任务!”
众人瞬间就馁了。
此时,格里希唰的一下,从口袋里掏出来了卷尺,开始去量工人师傅打造的车门尺寸,横着量,竖着量,斜着量,然后又扫了一眼一旁墙上挂着的早就发黄的设计图。
“不行,误差太大了!长度差了10。3毫米,宽度差了5。8毫米,对角形状也不达标,这样造出来的车门,岂不是得四处漏风?”格里希皱着眉头:“这样的车门,那就是废品!在欧洲,是需要报废处理的!对了,你们的质检人员呢?”
王厂长扫了一眼身后:“去,把黄科长叫来!”
几分钟后,质检科黄科长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格里希先生,欢迎欢迎,我们厂里正在给您收拾办公室和宿舍,准备接风宴……”
原本首都那边是要招待几天,这些退休的老专家还得过几天才能到,没想到,在首都下了飞机就过来了,而且,过来之后,直接就进了生产车间!
“这些不都应该是负责后勤的人来办的吗?质检科还负责这些?”
“格里希先生,这不是您要来,我们厂里得抓紧准备嘛……”
“不,不,你的任务,是检验工厂的产品质量,不仅仅是你,还有你的科员,你们的工作场所,应该是在车间!”
听到格里希的话,在场的老师傅们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你在说什么?质检科的人,那就是坐办公室的,谁会下咱们车间来!
不过……听到老外这样说,他们的抵触情绪反而小了,当看到老外从口袋变戏法一样,掏出来了游标卡尺的时候,他们就更惊讶了,这老外,居然还随身携带这种东西?
“来,用这把游标卡尺,测量一下那边已经焊接起来的驾驶室车门缝隙!”格里希指了指不远处。
“不,不,这可不行,您这东西……太珍贵了,我可不敢要。”
“不是送给你的,是让你拿着它去测试!”
“我……”黄科长把不会用的话咽回到了肚子里,恭恭敬敬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拿着它,对着缝隙一比划:“三毫米!”
格里希的眉头,皱得更深了,游标卡尺,最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甚至还是高中学生的课本内容!眼前这个质检科的科长,很明显就不会用啊!
“能把你手下的人都叫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