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盖浇饭,甄二嫂没敢做太多,就做了红烧肉、烧豆腐、红烧茄子、白菜粉丝四样菜,半小时不到,就被学生们一抢而空了。
看着没多少,算了一下,就这四样菜也能赚个小5块,赶上蒸饭的收益了。
中午卖盖浇饭,晚上就按他小姑说的,做点米粥稀饭,搞点面饼、馒头、花卷之类的,再把蛋炒饭也备上,炒个一大盘子,用热水放在盘子下加热,又能多赚点。
王玲那边卖二手书,一天能赚十几块钱,她这边要能赚个二十来块,俩人一年就能赚出个万元户来。
甄二嫂干劲十足,在学校边上卖饭,不仅要便宜大份,还得把卫生搞好了。
给孩子们吃的东西可不能马虎,平时把碗碟洗得干干净净,屋子里洒扫干净,定期驱虫捉老鼠,不能让学生吃完拉肚子。
对学生的态度也要好,笑脸相迎。
生意是需要经营的,只要她们好好干,成万元户不成问题。
甄臻建议她加个麻婆豆腐和鸡排、猪排盖饭。
甄二嫂没做过鸡排和猪排,听甄臻说是油炸出来的,大体有了数,答应明天就做看看。
回来的路上,甄臻买了一份报纸,报纸上说,今年北方扩大了向日葵的种植,预计产量是去年的4-5倍,合上报纸,她咂摸着这一消息。
产量增加,生瓜子的收购价肯定要降。
甄臻拿着报纸去了后院,远远听到铁铲摩擦的沙沙声。
乔大壮和孙英正在炒瓜子。
这俩人能吃苦,40多斤的大铁锅,里头盛满了瓜子,俩人拿着铁铲,愣是能干满12个小时。
这活儿挺费力气的,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右臂又发力多,经常肌肉劳损,乔大壮时不时就会贴着膏药。
不过甄臻对他也不错,特地给他的铁床上加了个硬床垫,让他休息时能躺的舒坦点。
还给俩人各加了3块钱的工资。
八十年代,瓜子真是好卖,秋冬天卖得好就算了,眼看着入春了,瓜子的销量不降反增。
“甄老板。”乔大壮喊了声。
他忙的一头是汗,甄臻冲他点点头,“大壮,你爹原先是干啥的?”
乔大壮一愣,拿着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我爹原先也是矿上的工人,别看他年纪不小了,干活挺厉害,也能吃苦,我来您这边工作后,老家的庄稼都是他一个人种。每天骑车来来回回,挑水挑粪,插秧薅稻都是他。”
甄臻颔首,炒瓜子是个辛苦活,肌肉劳损又是不可逆的,可甄臻是生意人,不是做慈善的,她给乔大壮的工资够高了,总不能体谅他辛苦,就不让他干活吧?
食品厂干起来后,这边需要更多人炒瓜子。
孟盼弟、陶爱红、焦蕙兰这些都算自家人,乔大壮和孙英却是雇佣来的,这年头对雇佣关系很敏感,佣人规模超过8个人就说是资本主义。
炒瓜子这活又不是谁都能干的。
好婆婆要是只卖散称瓜子,夏天那小半年是不干活的,现在要做袋装瓜子,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三伏天那厂里跟热蒸笼似的,再拿铁铲对着热锅炒瓜子。
甄臻就想找个靠谱又能干活的。
乔老头听着挺老的,其实还不到五十呢,这年头的人都是干活的好手,甄臻寻思着与其从外头找人,倒不如把乔老头和乔老太太给找来。
乔老头炒瓜子,筛瓜子,乔老太就给瓜子称重,封口。
孙英愣了一下,她没想到甄老板能想着她公公婆婆。
甄老板给的工资高,今年还给他们加钱了,孙英和乔大壮一个月能赚四五十呢。
公公婆婆要是过来,哪怕收入不如他们,也比种地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