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先生不置可否,只道:“秦淮是局中人,这点,我们信了。但你……景公子,你也未必只是个旁观者。你既能提前布局,便一定知情。”
我抬眼,与他视线交锋,平静道:“知情与下场,是两回事。我若只求自保,何必牵出陌七这条线?更不会等在这里等你们三个时辰。”
司马先生眼中微光一闪,轻轻一笑:“不错的胆识。”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却转而道:“景公子说,想要一官半职,荣华富贵。可你现在走的是一条极险的路。”
我不语,只等他往下说。
“朝廷如今风头多变,各方势力暗涌。秦淮此人,早已多方下注,不臣之意甚浓。朝中几位大人,已有所不满。夜巡司对他,也并无太多好感。”
说到此处,他放下茶盏,目光落到我面上,像是一道柔和而致命的刀:“你若真想谋一席之地,不如取而代之。”
我轻笑出声:“秦淮,可不是一个好对付的目标。”
司马先生却反问:“但你已经盯上他了,不是吗?”
空气一瞬间沉寂。
朱晏不知何时已不再插话,坐在一旁,靠着窗沿轻摇酒盏,眼神微眯,像是等着看一场好戏。
我缓缓道:“你们不出手,却愿意在暗中相助……这是把我往刀锋上推。”“你若没有决心,推也推不动。”司马先生淡淡一笑,“我们不会插手秦淮之死,但可以让他死得不那么容易察觉。你若动手,我们在暗处替你遮风挡雨。你若成事,夜巡司自然有人为你举荐。朝中也不是没人愿意扶持懂事的人。”
我轻轻叩了叩桌面,笑意微深:“那我,倒也不必再装了。”
司马先生不语,只看着我,目光澄澈。
我缓缓举杯,与他对饮:“那就,请你们……看我演完这一出戏。”醉仙楼三层,旧木窗扉已被夜风吹开一角,残阳如血,街道上的人影在光与烟中交错流转,喧嚣与清静交叠,恍若梦境。
我仍坐在旧桌前,手中酒盏已凉,朱晏与司马先生离开已有片刻,楼内又恢复了最初的寂静。
我静静地看着楼下,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凡人,看着他们的步伐节奏、面上喜怒,看着一切与我无关的温柔与麻木。
我的敌人,不是秦淮,是时间。
时间在逼我,逼得我连喘息都要计算着节奏。
谢行止的暗流已近,沈云霁身上的密函线尚未解明,寒渊之变也在蓄势待发,而秦淮这个人——他不是狼,是一条蛇,一条不动则已、一动就必然有毒的蛇。
他知密函,知寒渊,知飞鸢门,知所有人的底牌,却从不出手,只待局势一面倾斜,便顺势压顶。他就是这局中最沉的一枚棋。
可我偏要打破这枚棋。
但我最大的困难,不是这局之大,而是——我手下无人。
柳夭夭能算半个,却不可明用;陆青虽狠,终究桀骜。
我孤身一人,要扳倒秦淮,如何下这一击?
这不是简单的刺杀——秦淮那种人,连喝茶都有人替他试毒,连屋顶都布有暗桩。想杀他,需的是局,是一场“他自以为自己赢了”的局。
一击不中,永无二击。
若我露了锋芒,秦淮必不再大意,到时无论夜巡司愿不愿帮我,我也没有再出手的资格。
我要让他低估我、轻视我,甚至信任我。我要让他以为自己即将得逞,而在最后一刻,被我反手斩下喉咙。
东都的街灯在夜雨洗过之后,浮着一圈圈昏黄的光晕。
秦淮站在巷口,指腹缓缓摩挲着手中那枚信物——一截断银簪,旧却锋利。
他的指尖感受到银器边缘那一道不易察觉的刻痕,正是他自己的手法,一看便知。
秦淮想到三日前,和景曜约定,以银簪联系,银簪出,密函现
他嘴角浮起一丝笑:“你倒是终于来了。”
可就是这一截银簪,把他带回了很多年前——
那年,他还叫褚舟生。
那时的他并不姓秦,也不识什么朝廷要人,只是东都一条街边的小耳目,替人跑腿、递话、打听风声。
他的义兄,卢长渊,是个不大不小的文职武差,刚刚调入密司下辖的外密探组,负责清点几桩边境往来文书。
就是那个时候,卢长渊意外得到了一封密信——信中牵连到东都一位皇亲和边疆兵符调动之事,若是真送到巡天监或夜巡司,怕是能撼动一城朝局。
但他没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