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
“李子通建立吴国,杜伏威被封为吴王,一山不容二虎,他们终有一战!”
“李子通被杜伏威打怕了,有些草木皆兵,看到对方军营晚上灯火通明,旗鼓招展,以为对面有十万大军,自行烧了自己的营寨,连夜撤退。”
李子通不敢置信:“某居然败了!”难道我的余生都要被软禁在长安了吗?
【自此,杜伏威成为江淮地区的霸主,统一江南之地,他的大老板李唐更是已经消灭王世充、窦建德,天下局势大定,各中小势力纷纷投降唐朝。】
【武德五年,杜伏威被征召到长安,入朝为官。但就在第二年,留守江淮的辅公祏打着杜伏威的名号起兵反唐!】
杜伏威像是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好”兄弟一样,“某还在长安,你怎么就敢打着某的旗号起兵!”
辅公祏没有说话,但他心里也颇为不平静:这就是你口中的好兄弟?你去了长安,入朝为官,可曾想过我的未来!
评论区
“李世民平定刘黑闼和徐圆郎的叛乱后,便陈兵淮河,在杜伏威的眼前耀武扬威。”
“此时,能对李唐造成威胁的也就只有杜伏威了,杜伏威不想成为李唐的下一个进攻目标,直接滑跪,上奏请求入朝。”
“杜伏威将军队交给了义子王雄诞,带着少数亲信朝见李渊,李渊投桃报李,封其为太子太保,位在李元吉之上!”
“已经被软禁在长安的李子通见杜伏威被留在长安,预计江淮军群龙无首,这是他最好的机会,可惜在他逃跑到蓝田的时候就被唐军发现了。”
“李子通待下宽厚,深得人心,若是他回到江淮,定能东山再起。”
“可惜,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唐朝已经统一了北方,南方便翻不起什么风浪!”
“事情也不出李子通所料,杜伏威一走,江淮就乱了。”
“杜伏威与辅公祏本是一对好兄弟,他们在江淮军中地位相当,但随着势力壮大,两人的友谊也产生了裂痕……”
“一个势力只能有一个最高领袖,辅公祏却能与杜伏威并驾齐驱,杜伏威筹谋许久夺了他的兵权,让辅公祏极为不满!”
“杜伏威入朝后,江淮军的兵权归他的义子王雄诞,政务交托给了辅公祏,还派人监视他。当年的好友居然成了被监视提防的对象,辅公祏自然满心不甘。”
“于是,辅公祏模仿杜伏威的笔迹,用反间计杀了忠于杜伏威的王雄诞,宣布脱离李唐的统治,起兵称帝!”
秦王李世民:“本王早就说了杜伏威是被冤枉的,可惜了。”
李渊:你是在可惜杜伏威吗?你是在给朕上眼药啊!
【辅公祏在丹阳(今南京)称帝,建国宋,控制住了江淮地区,带着江淮军展开反唐斗争。】
【武德七年,辅公祏与唐军对峙十个月后,终因寡不敌众,被唐将李孝恭、李靖、李绩等人击败,斩首于丹阳。身在长安的杜伏威也被牵连,忧惧而死。】
杜伏威大呼冤枉:“某是真的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啊,只想背靠大树好乘凉!”
辅公祏:“可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哪有那么好过,某已经受够了!”
杜伏威:“若不是因为你,某还能在长安享受着王公贵族的生活,现在一切都完了,便是投靠李唐,李渊也会怀疑某!”
王雄诞突然出声:“李渊不可靠,李世民却很可靠啊!”
杜伏威眼前一亮:“是啊,某只想着李渊,却忘记了李世民,若是投入他的麾下,既能壮大他的势力,又能谋个从龙之臣!”
【杜伏威与辅公祏起义沉重打击了隋朝的统治,消耗了隋军的有生力量,为李唐平定天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评论区
“杜伏威死后,他的旧部纷纷与其断了联系,直到贞观年间,李世民登基后才为其平反!”
杜伏威:“天幕曾说,那李世民如今就在晋阳?”
辅公祏冷哼:“李世民不过十八岁,你难道真要去投靠他?”
杜伏威满不在乎:“有志不在年少,李世民有胸襟,有能力,还有天幕的支持,定会取得远超历史的成就!”
投靠也要趁早啊!
【自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王薄起义,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平定辅公祏之乱,历时十四年的隋末乱世终于结束了。】
【这场动乱给天下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等到唐朝初立之时,天下人口只剩下了两百万户,锐减四分之三!】
【隋朝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在他的废墟上崛起的是一个辉煌的王朝,一个至今依旧会让我们心向往之的朝代!】
杨坚:别问,问就是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