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本就是太子,只要他不做错事,他的太子之位就不会被废。”
“可惜,他的对手是李世民,李世民可不会按着他的规矩来。”
……
李元吉:“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哥,你死了难道我会有什么好处吗?”
李建成:“四弟,我知道你都是为了我,但我们是兄弟,这种事不能做。”
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又在朝堂上占据优势,何必背上杀弟的骂名!
【李建成想要训练一支骁勇之士保卫东宫,被李渊得知,李渊破天荒地的斥责了太子。】
评论区
“李渊对自己的平衡之术有蜜汁自信,他觉得自己一碗水端平了,觉得两个儿子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不会认为李建成做这些是为了防备李世民,他一定怀疑李建成是想要更进一步。”
“李建成已经是太子了,他的目标只有挡在他面前的皇帝了!”
李建成:父皇啊,被一个天才弟弟压制的感觉你是不会懂的……
【李建成心中越发不安,他秘密联络曾在东宫担任警卫的杨文干,命他招募勇士,送往长安,还给他送去了盔甲和兵器。】
【但此事却被不想参与谋反的官吏告发,李渊闻言大怒。李建成叩头请罪,承认罪责,祈求父亲的原谅。李渊将他关押起来,只给麦饭充饥。】
【在李元吉的暗中指示下,杨文干还是起兵造反了。大约只有在这种危急时刻,李渊才能想起他的另一个儿子李世民吧。】
评论区
“李渊许诺李世民,将李建成废黜,另立秦王为太子,要求李世民带兵平叛,并为此事保密。”
“李世民还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李渊已经在李元吉和后宫嫔妃的劝谏下,原谅了李建成。”
“李渊的所有承诺都变成了一句空话……”
“需要用兵的时候就叫人家心肝宝贝,用不着的时候就叫人家逆子!”
“心疼二凤。(宝~宝)”
大业年间的李世民想起父亲的承诺,突然觉的有些好笑,他还以为有了天幕的剧透,他们父子会有不一样的未来,没想到父亲依旧存心利用自己。
罢了,不如听长孙无忌的建议,自立门户吧。
【武德七年,突厥犯边,李渊诏令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兵马抵御突厥。只有军情紧急的时候,李渊才能想起李世民,一旦战乱平息,李世民要面对的又是父亲的猜忌。】
评论区
“李渊的双标远不止于此。”
“当时突厥势力强大,在北方扶持代理人搅乱中原局势,还时常劫掠唐朝边疆。便有人劝谏李渊迁都:长安是天下的中心,财富人口都在长安,只要我们烧了长安,不在这里定都,突厥的侵略就会平息。”
刘邦震惊了:“这是什么屁话?不想被人抢,所以自己先烧了!”
“李渊疯狂心动,命人在南方寻找合适的地方作为新的都城。李建成、李元吉和裴寂等朝臣都赞同李渊的计划,朝中少数大臣想要反对,却又不敢劝阻,只有李世民挺身而出,直言相劝!”
“李世民声称只要有自己在,就不会让胡人侵扰中原,不出十年,他定能平定漠北,擒拿颉利可汗,将其押回长安。”
“这本是极其霸气的宣言,却被太子等人利用,将突厥屡次进犯的锅都甩给了秦王,还说秦王假托突厥的名义想争夺兵权,以达到其阴谋篡位的目的!”
“呵呵,真是夏虫不可语冰。”
“他们做不到的事,就以为别人也做不到。”
“事实上,平定突厥都没有用到十年时间……”
李渊不想让群臣将注意力关注在他的“双标”上,连忙转移话题道:“突厥居然被平定了!”
李世民淡淡道:“儿臣说过的话都是有把握的!”
李渊:……
【武德晚年,皇位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皇家猎场,太子当着皇帝的面将一匹烈马送给秦王,秦王被当众摔下马三次,若不是他武艺高强,已经葬身马蹄之下。】
评论区
“李世民凭借自己的本事躲过了致命危机,还要面对事后的诬陷。李世民只是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人的生死自有定数,想用这种小手段谋害他,根本不可能实现。宫妃便对李渊说:秦王自称天命在他,他是要做天下主宰的人,怎么会轻易送死。”
“李渊果然大怒,根本不听李世民的辩解,他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