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
第335章永贞革新
【李适长子李诵史称唐顺宗,慈仁和民曰顺,德性宽柔曰顺,这个顺字完美的概括了李诵的一生!】
【李诵做了二十五年太子,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子。却只做了186天皇帝,五个月的太上皇,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和太上皇!】
评论区
“好可怜,连享清福的时间都没有。”
“就连他的年号永贞,都是在他退位以后才改的。”
“他是唐朝第一个被太监废黜的皇帝,当然不会是最后一个。”
……
李适:“怎会如此!太子你……”
李诵只能苦笑:“大概是儿臣身体不适吧,父皇不如将李淳(李纯)召来,聆听父皇的教导!”
被太监废黜,这也太丢脸了吧!
难道本宫如此无能,连太监都无法压制!
李适命人宣召长孙,却也不忘叮嘱长子:“淳儿才几岁,你不要将责任都压在他的身上。”
李诵:“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李渊算了算,唐朝已经有四个太上皇了:哼!都是李世民开的好头!
【李诵在位时间虽短,却一手推动了永贞革新。虽然革新最终失败了,但依旧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诵心里一动:革新!难道他是因为革新被废?
他听闻天幕讲父皇晚年的事,就想要不顾一切劝谏父皇,若是他日登基为帝,定然无法容忍这样的胡作非为!
【李诵做太子时很是低调,他性情宽和,仁而善断,亲身经历了奉天之难,亲自组织了奉天保卫战!】
评论区
“李诵写的一手好字,他爹的很多诗都是他抄写给大臣的。”
“这父子二人不缺沟通的机会,因此没有像其他唐朝太子一样波折不断,动辄被废。”
“泾原兵变后,李诵执剑断后,在四十多天的奉天保卫战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确保了德宗的安全。”
……
【但他爹晚年宠信宦官,亲近奸佞,李诵亲眼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他时常为忠直之臣据理力争,不免被奸佞小人所嫉恨。此后,李诵更加低调谨慎。】
评论区
“因为长公主巫蛊之案波及太子妃,德宗居然想要废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立侄子为太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李诵:这有什么稀奇的,父皇喜欢堂弟李谊,这不是满朝皆知的事吗?
【李诵将所有喜怒哀乐深埋心底,不敢表露,但他并不是对朝政漠不关心。东宫侍读王伾和王叔文等人便常常与他谈论天下大势和民间疾苦。在此期间,形成了以二王为中心的东宫政治集团,史称“二王刘柳”集团!】
被贬为远州司马的刘禹锡,和永州司马柳宗元对天幕的评价很感兴趣。
若是陛下看到天幕想起他们,能召他们回到京城,该有多好……
评论区
“啊!刘禹锡和柳宗元!”
“我对永贞革新的印象就来自于这两位诗人,每次介绍他们的诗文背景的时候,总会提及永贞革新失败,变法派被贬!”
“接下来便是诗人怀才不遇,或是揭露社会弊病。”
“这都是诗文鉴赏的套路了……”
宪宗李纯:“天幕似乎在为刘柳二人叫屈。”
武元衡:“陛下,时移世易,后人如何能知道革新派的倒行逆施!”